首页 > 建议提案答复
题:
文化和旅游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第8061号建议的答复
号:
357A08-07-2024-0064
号:
文旅非遗函〔2024〕247号
发布机构: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发布日期:
2024-12-24
类:
建议提案答复 ;  函
词:
生产性非遗保护项目 代表性传承人队伍 培养和保护力度

文化和旅游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第806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4日

文旅非遗函〔2024〕247号

字体:[]

王一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生产性非遗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培养和保护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持有者和传递者,是非遗赓续传承的关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是我国非遗保护的基本制度。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积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要求,通过政策、资金、项目等多种措施,推动包括传统工艺领域代表性传承人在内的传承梯队建设和传承能力提升。您提出的有关建议,我们正在工作中逐步落实。 

  一、关于完善代表性传承人管理机制 

  2007年以来,我部组织认定了五批3068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传统工艺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约计950名,各省(区、市)公布了2万多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形成了以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为龙头,地市级、县级传承人为骨干,一般传承人为基础,梯次合理的非遗传承人群队伍。 

  文化和旅游部持续出台政策文件,加强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支持和管理。2008年,印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2019年,印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管理的原则要求和工作机制。文化和旅游部通过中央财政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予以每人每年2万元的经费补助,截至2023年底,已累计拨付4.6亿元;全国大多数省(区、市)也安排了专门经费支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十三五”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实施记录工程,通过中央财政累计投入8.1亿元,支持对2029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记录,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以口述片、项目实践片、传承教学片等形式,记录和保存了一批代表性传承人所承载的独到技艺、文化记忆。 

  为激励、促进和规范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2021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连续3年组织开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年度评估工作。2023年,共计2235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参评,其中,优秀等次444人、合格等次1780人、不合格等次2人,认定为丧失传承能力的8人,取消资格的1人。年度评估工作进一步健全了对代表性传承人的服务机制,强化了对代表性传承人队伍的管理,也进一步增强了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使命感、工作责任感和身份认同感。目前,全国各地积极开展省级及以下代表性传承人评估。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要求,依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持续完善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做好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在您提出的关于开展生产性非遗代表性团体(群体)认定的建议方面,文化和旅游部积极落实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对集体传承、大众实践的项目,探索认定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有关要求,支持江西、广东、贵州等省开展相关实践探索,下一步将在各地实践经验基础上,研究推动代表性传承团体(群体)认定工作。 

  二、关于加强传统工艺人才队伍建设 

  传统工艺是非遗的重要门类。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原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对我国传统工艺振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将“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作为主要任务之一。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教育部、科技部等9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明确“十四五”期间深化推进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工作的方向和路径,其中提出要健全传承体系、完善激励措施,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技艺教学、参与院校教学科研,支持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组织开展各类传统工艺培训和交流活动,建设一支传统工艺的高素质传承人才队伍。 

  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依托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发挥专业院校的教育资源和科研资源优势,为传统工艺传承人提供培训交流平台。2015年以来,先后149所院校参与实施该项计划,共计举办研培班1330期,培训非遗传承人4.86万人次。其中传统工艺类研培班1070期,培训传统工艺传承人3.98万人次,覆盖了陶瓷烧制、纺染织绣、雕刻造型、扎制编制、笔墨纸砚、剪纸刻绘等1000余项传统工艺项目。2018年和2019年,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分别面向淄博陶瓷烧制技艺和内画项目举办了研培班,共计培养学员60人。通过专业学习,传承人有效地开拓了眼界,提升了文化自信和技艺水平,带动了核心工艺的理论研究、技术攻关、产品设计水平和整体品质提升。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研培学员崭露头角,各地非遗传承队伍明显扩大。 

  文化和旅游部通过国家非遗保护资金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的传统工艺项目予以重点补助,支持项目保护单位开展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人才培训、展示推广等保护传承活动。2017年至2023年,共计补助项目经费7.2亿余元,其中补助内画(鲁派内画)、淄博陶瓷烧制技艺、琉璃烧制技艺等项目476万元,为基层单位开展人才培养等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有效发挥传统工艺项目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作用,文化和旅游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指导各地以市场潜力大、带动就业强的传统工艺项目为依托,以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为重点建设非遗工坊,以培训为主要抓手,带动脱贫人口和周边民众就近就业。目前,全国各地共建设非遗工坊6700余家涉及纺染织绣、食品制作、雕刻塑造等多类非遗项目,有效地扩大了传承队伍,提高了传承活力。同时,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支持各地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凝聚合力,开展技术攻关,改善材料、改良工具、优化流程,带动地方行业整体提升;认定99家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支持相关企业完善传承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关键技术和行业标准研究,切实发挥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落实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相关任务要求,支持传统工艺从业者参加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开设传统工艺相关专业和课程,持续加强培训选拔培养传统工艺青年人才,培育壮大传统工艺传承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形成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队伍。 

  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 

  2024719 

  联系部门及电话: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010-59882896 


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