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议提案答复
- 标题:
- 文化和旅游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0871号建议的答复
- 索引号:
- 357A08-07-2023-0036
- 文号:
- 文旅非遗函〔2023〕227号
- 发布机构:
-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 发布日期:
- 2023-12-04
- 分类:
- 建议提案答复 ; 其他
- 主题词:
- 戏剧 传承保护 创新
靳灵展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创新的建议》收悉,经商教育部,现答复如下:
传统戏剧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戏曲振兴工程,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开展调查记录、支持演出、加强人才培养、推动普及教育等措施,积极推动传统戏剧传承发展。
一、加大对传统戏剧的政策扶持
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文件精神,推动出台和实施《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政策,制定《“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为传统戏剧的传承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系列政策措施引导下,全社会重视传统戏剧传承、关心支持传统戏剧发展的合力进一步增强。
二、开展传统戏剧调查记录
2015年至2017年,原文化部组织开展全国戏曲剧种普查工作,摸清了全国现存348个剧种的家底,普查结束后编撰了《全国戏曲剧种普查报告》。2019年起,文化和旅游部推动《中国戏曲剧种全集》编撰工作,为350个剧种(含木偶剧、皮影戏2种戏剧形态)各撰写1册书;联合中央宣传部启动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传承传统艺术,记录艺术家风采,留存经典范本。同时,通过全国非遗普查,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包括传统戏剧在内的非遗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将一大批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列入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国家级171项、涉及473个申报地区或单位)予以保护;申报昆曲、京剧、藏戏、粤剧、中国皮影戏等5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列入优秀实践名册;支持对466名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记录,记录和保存他们的独到技艺、文化记忆。
三、支持传统戏剧演出
2016年起,我部连续5年举办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包括民营院团在内的100多家基层院团先后进京演出;2018年至2020年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在3年内对348个剧种的代表性经典作品进行展演展示;2021年起持续实施濒临失传剧种免费或低票价演出项目,支持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全国227个无国办团体和只有1个国办团体的剧种开展免费或低票价公益性演出服务,每个剧种每年平均购买100场(传统经典作品的演出场次占比不低于80%),平均每场演出补助5000元;2023年各类戏曲展演活动有序恢复或常态化开展,举办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暨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2023第二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等活动。同时,支持传统戏剧类非遗表演团体复排剧目、创作剧本,定点培养后备力量,组织开展全国性、区域性会演,提高商演能力,培养和扩大受众。
四、加强传统戏剧人才培养
2016年起,我部连续5年举办戏曲艺术人才培养项目高级研修班,集中培训近1000名戏曲编剧、导演、作曲、舞台美术、评论等专业人才;“十四五”时期实施“天下第一团”青年人才表演项目,面向121个仅有一个国办团体的剧种的主要演员,强化理论学习、提升表演技能;2021年起开始实施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2021和2022年共推出54人,计划2023年再推出20人。同时,认定783名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支持开展传承活动;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支持全国31所院校举办传统戏剧类研培120余期,培训学员4200余人,提高非遗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和水平。
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一体化设置戏曲表演、戏曲音乐等中职、高职专科以及高职本科专业,优化专业设置;积极推动戏曲等文化艺术类专业标准体系建设,先后组织制定高等、中等职业院校戏曲表演专业教学标准,完善教学质量标准;认定中国戏曲学院“中国戏曲剧种鉴赏”等课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重点支持建设“戏曲评弹鉴赏”“戏曲表演”等国家级精品课程,把“昆曲艺术”等纳入精品视频公开课重点建设课程并向社会免费开放,认定“非遗之首——昆曲经典艺术欣赏”等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加强课程教材建设。
五、推动传统戏剧普及教育
教育部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牵头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织国家京剧院等艺术院团赴全国高校演出京剧、昆曲等优秀经典剧目,为学生近距离接触、体验包括戏曲在内的经典艺术提供丰富优质资源;在全国中小学、高校分别建设377所戏曲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27个戏曲传承基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举办全国大学生和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专设戏剧戏曲专场演出,加强戏曲展示交流,以展演带动各地各校学术戏曲社团建设。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推动传统戏剧等进入美育课程,指导各地开设非遗校本课程,编制适应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校本教材和普及读本,支持举办河南稀有剧种进高校等系列活动。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会同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进一步深入实施戏曲振兴工程,加大对传统戏剧保护传承的支持力度,持续实施戏曲公益性演出、开展人才培养,加强对各类文艺表演团体的分类指导;提高实践频次和展演水平,加大对优秀剧本创作的扶持力度,增强传统戏剧类非遗的生命力;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进一步加强以戏剧戏曲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
2023年8月8日
(联系部门及电话: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010-59881357)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