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议提案答复
题:
文化和旅游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第0639号建议的答复
号:
357A08-07-2023-0001
号:
文旅非遗函〔2023〕308号
发布机构: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发布日期:
2023-12-04
类:
建议提案答复 ;  函
词:
非遗传承人才

文化和旅游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第063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4日

文旅非遗函〔2023〕308号

字体:[]

邬成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培养壮大非遗传承人才队伍的建议》收悉,经商教育部,现答复如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保护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党中央支持扶持非遗,要着力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代接下来、传下去,让非遗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您提出的关于培养壮大非遗传承人才队伍的建议,对于进一步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加强非遗传承后续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关于持续加大非遗传承人评审力度
  代表性传承人是非遗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非遗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遗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2019年,我部出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文化和旅游部令第3号,以下简称《办法》),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认定条件和程序、传承活动开展、动态管理等方面作出了规定。我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办法》有关规定,积极推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分5批认定了3068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公布了22000多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大部分市、县也都认定了本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形成了以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为龙头,地市级、县级传承人为骨干,一般传承人为基础,梯次合理的非遗传承人群队伍。根据《办法》规定,每年组织开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对评估优秀的予以表扬并适当增加传承补助费,对评估不合格的不再安排下一年度的传承补助费。对认定为取消资格的,按照程序取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资格,并予以公布。
  目前,我部正在开展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在认定工作中,将推荐申报人选的年龄结构作为重要因素进行考虑,着力解决部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空缺、队伍老化等问题,进一步优化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年龄结构。
  二、关于创新非遗传承人培养方式和建立常态教育机制
  我部高度重视非遗传承人培养工作,不断创新传承人培养方式,鼓励支持年轻人学习、掌握相关技能,成为后继人才。2021年,我部印发《“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提出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促进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相结合。支持传承人设立非遗传承所和工作室。加强传承队伍建设,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建设宏大的传承队伍。
  近年来,我部会同教育部等实施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以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为目标,委托专业院校开展针对性教育培训活动,为非遗传承提供大学的学术和教学资源支持。截至2022年底,全国各参与院校共计举办各类研培班1100余期,培训传承人4万余人次,涉及织染刺绣、服饰制作、陶瓷烧造、编织扎制、金属加工、漆器髹饰等项目,加上各地延伸培训,研培计划总覆盖人数超10万人次。通过实施研培计划,非遗传承人群文化自信和传承发展能力明显提高,一批优秀学员成为了各地非遗保护传承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呈现出“培训一人,带动一片”的良好局面。
  教育部积极推动非遗与高等教育相结合,夯实非遗保护传承基础,培养新时代的非遗传承人和研究性人才。一是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支持有条件的高校依法自主设立非遗保护、陶瓷艺术设计、曲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等相关本科专业,在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专门设置民族音乐与舞蹈、民族服饰与装饰等中职专业,民族表演艺术、民族美术等高职专业,戏曲表演、工艺美术等高职本科专业。二是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认定北京体育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学等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认定东华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等高校的“非遗研培与社会实践”“民间传统手工艺——非遗植物染”等相关课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三是实施建设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支持中国矿业大学“非遗传承背景下新文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四川师范大学“设计领域非遗融创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相关项目建设。四是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支持南京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非遗文化新媒体创意实务”“‘VR+非遗’虚拟文化遗产游戏设计课程建设”等相关产学合作项目建设。
  三、关于健全帮扶非遗传承人的政策措施
  近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非遗保护的经费支持力度,中央和多数地方都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年2万元的标准,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传承活动予以补助,充分调动传承人的积极性。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也安排了专门经费支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为加强对生活条件较为困难的代表性传承人的服务,《办法》提出,对无经济收入来源、生活确有困难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化和旅游部门应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资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我部还每年举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研修班,增进同行之间的交流互鉴,提高传承实践能力。
  我部会同其他部门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为非遗传承人在产品设计、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提供帮助。支持各地依托市场潜力大、带动就业强的传统工艺项目,组织系列技能培训、展示展销活动,持续推进非遗工坊建设。各地累计建设非遗工坊2500余家,其中1400余家位于脱贫地区,覆盖了950余个县,包括450余个脱贫县和8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举办“非遗购物节”,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帮助传承人实现手艺价值,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2023年,活动参与非遗店铺涉及非遗项目4000余项,覆盖334个脱贫县、6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6月10日至13日,各电商平台超3.3万家非遗店铺成交单数约1300万单,销售额约9亿元。
  下一步,我部将积极与教育部沟通合作,加大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支持力度,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支持高校依法自主设置非遗相关专业,推进非遗专业和课程建设,为非遗传承人搭建各种交流合作平台,创新传承人培养方式,不断壮大非遗传承人才队伍。
  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
  2023年8月24日

  (联系部门及电话: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010-59882539) 


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