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议提案答复
题: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4444号(文体宣传类373号)提案答复的函
号:
357A05-07-2022-0017
号:
文旅艺函〔2022〕345号
发布机构:
艺术司
发布日期:
2022-08-11
类:
建议提案答复 ;  函
词:
戏曲传承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4444号(文体宣传类373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1日

文旅艺函〔2022〕345号

字体:[]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戏曲传承创新发展并形成流派的创始人给予大力支持的提案》收悉,经商教育部、中国文联,现答复如下:
  一、已采取的工作措施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和旅游部及有关部门一贯高度重视戏曲保护、传承和发展,为此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是围绕戏曲保护与传承,开展戏曲剧种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戏剧类项目)、展演展示和艺术交流活动、戏曲经典艺术传承等工作。剧种普查及成果转化利用方面,文化和旅游部2015年至2017年组织开展全国戏曲剧种普查工作,摸清了全国现存348个剧种的家底,普查结束后编撰了《全国戏曲剧种普查报告》,并从2019年起推动《中国戏曲剧种全集》的编撰工作,为348个剧种和木偶戏、皮影戏2种戏剧形态各撰写1册书;2018年至2020年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完成348个剧种和木偶戏、皮影戏2种戏剧形态的代表性作品展演,将戏曲剧种普查成果由文献数字转化为舞台呈现;2021年起实施濒危剧种免费或低票价演出项目,支持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全国227个无国办团体或只有1个国办团体的剧种开展免费或低票价公益性演出服务,以演出为核心推动濒危剧种保护扶持工作。中国文联、中国剧协近年来组织戏曲界专家学者赴全国20余个省份,对地方非遗戏曲剧种及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基层剧团和民间职业剧团相关问题进行调研,保护传承稀有剧种。非遗保护方面,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究培训计划,举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研修班。截至目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共有171项(涉及473个申报地区或单位)传统戏剧类代表性项目,认定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84名。中央财政自2006年以来累计支持近14亿元用于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包括给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2万元的传承补助,并对传承活动评估结果为优秀的代表性传承人增加补助经费。展演展示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定期举办中国艺术节、中国京剧艺术节、中国昆剧艺术节、中国越剧艺术节、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等艺术节庆活动,举办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全国地方戏曲南方(北方)会演、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全国采茶戏汇演等展演展示活动,促进各级戏曲院团和各类戏曲剧种的艺术交流。中国剧协通过举办中国戏剧节、全国民营剧团优秀剧目展演、全国小戏小品展演等活动,为优秀戏曲创作和人才提供展示交流机会。经典传承方面,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陆续组织实施中国京剧像音像工程、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记录当代戏曲名家风采,留存经典剧目范本。
  二是持续开展戏曲人才培养工作。院团人才培养方面,我部自2016年起,连续5年举办戏曲艺术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集中培训近1000名戏曲编剧、导演、作曲、舞台美术、评论等专业人才;2021年起,实施全国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其中“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着眼未来20年表演人才队伍建设,2021年入选34名演员,2022年入选20名演员,由地方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及演员所在单位配备专家指导组,通过排演经典传统折子戏整体提升其专业素质。“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采用“一带二”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位艺术家向2名学生传授2出经典折子戏,受益演员1000余人。中国剧协每年制定专门的戏曲骨干培训计划,涉及戏曲编剧、导演、演员、舞台美术、戏曲评论、戏曲教育等各门类,每年培训学员数百名。戏曲职业教育方面,2022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教育部共同出台《关于促进新时代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戏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一系列具体支持举措。文化和旅游部持续开展“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招录和培养工作,为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等戏曲剧种集中培养青年骨干;持续举办“梨花杯”全国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原全国青少年戏曲比赛),推出优秀青少年戏曲人才。教育部分三批布局了55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设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艺术专业技能戏曲表演赛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三是持续开展戏曲普及和宣传推广工作。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等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戏曲进乡村等活动,中国剧协持续举办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大力促进戏曲在校园和基层的普及。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剧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展演与展播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各类节庆展演展示活动,积极运用新媒体加强戏曲宣传推广。教育部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和美育教材;2017年印发《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鼓励各地统筹整合学校和社会美育资源,补充中小学戏曲教育师资;在全国中小学建设3369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其中戏曲传承学校377所,涵盖京剧、昆曲、评剧、越剧、沪剧等剧种;2018年起,在高校建立106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目前已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建立了27个戏曲传承基地;2019年启动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支持20所师范类和艺术类高校为18个省的38所农村中小学校提供定向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
  二、对下一步工作措施的考虑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创新的建议,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启发意义,我们将予以积极吸纳借鉴。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如下工作措施:
  关于您提出的“大力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相关建议,我部将继续加强戏曲剧种普查成果的转化利用,做好《中国戏曲剧种全集》的编撰工作,持续实施濒危剧种免费或低票价演出项目,助力建立戏曲剧种档案体系。鼓励和支持将符合条件的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特别是濒危剧种相关的非遗项目列入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予以保护,并加强传统戏剧类非遗研究阐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施好中国京剧像音像工程、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做好戏曲艺术影像资料留存工作。定期举办各类戏曲展演展示活动,促进艺术大师、艺术流派的传承交流。
  关于您提出的“完善戏曲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相关建议,我部将继续协同有关部门加大中青年戏曲人才培养力度。“十四五”时期,加强戏曲领军人才培养,通过“以剧育人”“以演出人”和举办集中展演的方式,展示和推出约150名新时代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实施“天下第一团”青年表演人才培养项目,面向121个“天下第一团”的主要演员开展理论课学习、表演技能训练提升等工作,助推这些院团的“台柱子”更好更快成长。支持各地实施戏曲名家工作室建设项目,支持相关院校围绕工作室开展地方戏曲剧种的课程、教材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支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和交流活动,参与学校授课和教学科研。支持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演出团体,特别是濒危剧种项目的演出团体与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合作。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将针对薄弱剧种、薄弱专业、薄弱行当进行重点培训,进一步提升培训的针对性、专业性,探索开展导师制辅导,加强实践引领,推动精品创作。
  关于您提出的“加强戏曲普及宣传”相关建议,我部将继续加强与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在戏曲进校园、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基地、举办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实施戏曲相关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优秀戏曲院团、戏曲名家的示范和指导作用,通过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进一步加强以戏曲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续通过政府补贴、公益演出等方式支持戏曲演出,培育戏曲市场。继续加强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宣传推广戏曲展演展示活动。鼓励和支持地方文化和旅游单位、戏曲院团和戏曲从业者通过互联网传播优质戏曲内容。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将积极推动中国戏剧艺术考级审批立项,设置相应组织机构,推动考级教材的研发、出版、发行等,推动少儿戏剧艺术普及和教育。
  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
  2022年8月5日
  (联系部门及电话: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010-59881767)

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