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议提案答复
题: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2029号(文体宣传类165号)提案答复的函
号:
357A08-07-2022-0026
号:
文旅非遗函〔2022〕267号
发布机构: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发布日期:
2022-08-03
类:
建议提案答复 ;  函
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产性保护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2029号(文体宣传类165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3日

文旅非遗函〔2022〕267号

字体:[]

  民进中央提出的《关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包括传统工艺在内的非遗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关于坚持非遗生产性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鼓励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对非遗进行合理利用。2012年,原文化部印发《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指导意见》,并命名了2批100家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17年以来,我部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对传统工艺振兴进行了全面部署,促进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2018年以来,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开展非遗助力精准扶贫、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支持各地依托特色鲜明、具有一定群众基础和市场前景的非遗资源,在脱贫地区建设了近1100家非遗工坊,并对符合条件的非遗工坊带头人按规定给予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培训补贴等政策支持,开展广泛的技能培训,带动当地群众参与生产,就近就业增收。同时,积极会同相关部门支持开展“非遗购物节”等销售活动,支持阿里巴巴、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团购等多种形式开展线上销售。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电商平台参与活动的非遗店铺数量超过3.3万家,线上销售额约9亿元,让人民群众在购买非遗产品中共享非遗保护成果。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深入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推进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加强非遗工坊建设,带动更多群众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生产实践,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和相关产业发展。
  二、关于坚持功能多元方向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明确提出将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作为重点工作任务。文化和旅游部支持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和相关单位到传统工艺项目集中地建设了18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工作站通过引入优质设计资源,开展技能培训、展示展销等工作,推动当地传统工艺产品在材料、工艺、设计、制作等方面实现提升。2022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等10部门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明确对产品进行分层,既支持生产个性化、定制化的传统工艺产品,也支持生产美观实用的日用品,丰富产品供给,扶持特色品牌,提高产品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落实《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形成发展合力,加强品牌建设,促进传统工艺的广泛应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
  三、关于坚持外向型战略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导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发展,为包括非遗相关企业在内的文化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环境。现已建设了景德镇市陶溪川文创街区、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中国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等多家非遗相关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命名了西泠印社集团、扬州工艺美术集团等非遗相关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将江苏“百工造物”文化创意设计合作研发等10余个工艺美术方面项目选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予以扶持。支持通过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杭州工艺周、“多彩中国 佳节好物”等活动展示我国非遗保护成果。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中,支持非遗产品走出去。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展览展会中,支持举办传统工艺展示活动和高端论坛,促进与世界各国的人文交流。持续通过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驻外旅游办事处等平台,利用“中国旅游文化周”等品牌活动,用非遗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感谢民进中央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
  2022年8月1日
  (联系部门及电话: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010-59882897)

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