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 文化和旅游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8852号建议的答复
- 索引号:
- 357A13-07-2022-0004
- 文号:
- 文旅国际函〔2022〕158号
- 发布机构:
- 国际交流与合作局(港澳台办公室)
- 发布日期:
- 2022-06-30
- 分类:
- 建议提案答复 ; 函
- 主题词:
- 东亚文化之都
“东亚文化之都”是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机制下创建的三国文化领域的重要成果。2012年5月,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关于提升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强调,鼓励和支持三国文化部门举办更多活动,特别是适时启动“东亚文化之都”活动。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关于东北亚和平与合作的联合宣言》强调,“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深化了三国相互了解,增强了文化情感和幸福度,已成为三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会上三国领导人对支持建立“东亚文化之都”联盟、推进“东亚文化之都”开展国际性交流表示赞赏,并祝贺当年“东亚文化之都”当选城市。
截至2022年5月,中日韩共评选出27座“东亚文化之都”。每年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期间,三国文化部长共同为下一年度“东亚文化之都”当选城市授牌。这些城市分别是2014年:泉州(中国)、光州(韩国)、横滨(日本);2015年:青岛(中国)、清州(韩国)、新潟(日本);2016年:宁波(中国)、济州(韩国)、奈良(日本);2017年:长沙(中国)、大邱(韩国)、京都(日本);2018年:哈尔滨(中国)、釜山(韩国)、金泽(日本);2019年:西安(中国)、仁川(韩国)、东京丰岛区(日本);2020年:扬州(中国)、顺天(韩国)、北九州(日本);2021年:绍兴(中国)、敦煌(中国)、顺天(韩国)、北九州(日本);2022年:温州(中国)、济南(中国)、庆州(韩国)、大分县(日本)。
10年来,在三国积极推动下,该品牌不断推动以文化为引领的城市有机更新与高质量发展,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得到了中日韩领导人的肯定和赞赏,受到了三国城市的欢迎和认可,更收获了三国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广泛参与。
一、完善长效机制,深耕品牌建设
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文化和旅游部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多措并举、持续打造“东亚文化之都”品牌。
一是优化评选机制。制定完善《“东亚文化之都”申报、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东亚文化之都”申报条件和验收评分导则》,为“东亚文化之都”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二是加强理论研究。通过定期召开培训班、创建工作分享交流活动、“东亚文化之都”市长论坛等活动加强政策宣介和创建工作经验分享;通过开展“东亚文化之都”专题调研,编制“东亚文化之都”与“世界文化之都”相关书籍等工作为“东亚文化之都”城市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三是增进身份认同。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在扬州举办了东盟与中日韩(10+3)文化城市网络成立仪式,发布了《东盟与中日韩文化城市网络扬州倡议》;2021年,绍兴活动年开幕期间举办了中国“东亚文化之都”工作机制成立仪式。通过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助推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城市的身份认同。
四是构筑共享平台。2017年和2020年,两次举办“东亚文化之都”与“欧洲文化之都”对话活动;2021年,在哈尔滨市举办“城市品牌节庆活动与‘东亚文化之都’建设”城市论坛活动。不断探讨城市间开展更深层次更广领域交流合作的方案路径,巩固扩大“东亚文化之都”的发展成果。
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持续推动下,依托“东亚文化之都”品牌,各城市以创建工作为抓手,整合城市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了城市间交流的机会,推动了城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文化体系建设、品牌化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发展。
二、丰富发展内涵,传承非遗文脉
“东亚文化之都”城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这些城市以申报、创建“东亚文化之都”为契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制度,非遗的活化利用各具特色,逐步进入良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轨道。如济南的后宰门非遗一条街、大明湖非遗展柜,泉州的顺美陶瓷生活馆等,均成为城市文化创意的典型业态。
温州古称“瓯”,迄今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是东瓯王国的故地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温州非遗是温州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多、门类全,拥有温州鼔词、乐清黄杨木雕等3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和民俗等多种非遗门类。
近年来,温州积极承办包括“年味温州非遗迎春展”在内的各种非遗展会活动,推出“非遗潮流——东瓯唐韵市集”,展示了温州非遗项目、非遗体验基地、非遗文创企业,游客亲身体验街市里的各色行当和手艺,在体验中潜移默化地了解传统文化,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温州自2017年起启动“非遗在社区”工作,注重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组织民间企业、个人深度参与,培育志愿者队伍,开发标准化课程、标准化材料,鼓励结合当代审美需求对非遗项目开发转化等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夯实创建成果,开创工作新局
2022年是“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温州活动年”,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支持下,温州不断完善活动方案,制定了“诗意温州”“活力温州”“开放温州”“幸福温州”四大活动篇章,重点围绕“六大城市品牌”开展系列国际交流活动,涵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交流、文学艺术、体育赛事、旅游观光、美食传播、创意设计、经贸合作等内容。
关于您提出的“扩大‘东亚文化之都’文化交流,将东亚非遗集市落户温州”和“在温州举办东亚非遗大会或论坛”的建议,我部将继续积极支持温州在“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温州活动年”框架下广泛开展东亚非遗大会或论坛等文化交流活动,探索东亚非遗集市落户温州。支持温州以当选“东亚文化之都”为契机,深入挖掘城市非遗文化,不断扩大温州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加强与东亚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化和旅游领域互动交流、产业合作,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共享,将温州打造成东亚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大力实施非遗传承发展工程,不断完善非遗传承体系,切实提高非遗传承水平,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积极支持温州等国内城市做好非遗保护及传承工作,发挥其在推动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方面的积极作用,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为展示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平台,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影响力。
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
2022年6月28日
(联系部门及电话: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 010-5988197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