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议提案答复
题:
文化和旅游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4435号建议的答复
号:
357A08-07-2022-0019
号:
文旅非遗函〔2022〕166号
发布机构: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发布日期:
2022-07-01
类:
建议提案答复 ;  函
词:
华胥文化

文化和旅游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443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01日

文旅非遗函〔2022〕166号

字体:[]

  您提出的《关于保护传承华胥文化的建议》收悉。经商陕西省人民政府,现答复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务院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从本省(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向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推荐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建议。文化和旅游部负责定期组织开展推荐申报,对推荐或者建议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遗项目进行评审,拟订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报国务院批准、公布。关于将“华胥陵祭祀礼俗”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建议,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有关规定,在后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申报中按程序提出申请。

  陕西省一直重视对华胥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一是地方政府、国内学术单位、文化研究机构等多次组织召开华胥文化学术论坛和研讨会,形成了《华胥宣言》《蓝田宣言》《华胥文化共识》等一批阶段性成果。二是保护与华胥文化相关的非遗,2018年将“华胥传说”列入陕西省第六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三是2020年举办“五洲共云祭 始母佑中华”庚子年全球华人公祭华胥氏大典,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搭建寻根祭祖的平台。

  下一步,陕西省将继续积极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力量,系统梳理华胥文化相关史料、学术研究成果,深入挖掘和阐释华胥文化蕴含的中国文化基因,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对解决当下现实问题、弘扬当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和途径;评估验收、普查、挖掘华胥文化相关非遗项目的主要类别、蕴藏情况、分布地域、存续状况等,推动与华胥文化相关的文学、音乐、民俗等发展,并将其纳入省内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予以保护;进一步完善相关非遗项目档案建设,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各类研讨、交流出版等工作;加强相关古籍文献、实物、遗存等系统性和整体性保护,支持筹建非遗保护传习所,完善传习、培训基地和平台,弘扬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不断提高民众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和旅游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深入实施非遗传承发展工程,切实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精神力量。

  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

2022年6月30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010-59881348)


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