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议提案答复
题:
文化和旅游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1218号建议的答复
号:
357A08-07-2022-0012
号:
文旅非遗函〔2022〕205号
发布机构: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发布日期:
2022-07-14
类:
建议提案答复 ;  函
词:
传统工艺

文化和旅游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121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4日

文旅非遗函〔2022〕205号

字体:[]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提升文化自信助推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建议》收悉,经商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并与非遗传承人亲切交谈,鼓励他们把传统工艺等非遗传承好。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工艺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您建议中所提工作,我们正在积极开展。

  一、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文化和旅游部利用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培训、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鼓励各类媒体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专栏报道,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组织国家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持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15000余场,覆盖全国2000余所高校。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工作,面向青少年学生举办形式多样的非遗展览展示活动,促进广大青少年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持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基地建设,在全国建设了3369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106个传承基地,引导青少年坚定文化自信。成立艺术设计类新一届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修订工艺美术相关专业简介和教学标准。发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并于2022年布点100余个高职专科专业,为行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将持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推动传统工艺走出国门

  文化和旅游部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动传统工艺振兴工作,2016年以来,支持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和相关单位到传统工艺项目集中地建设18个传统工艺工作站,举办培训、开展设计和展销活动,推动当地传统工艺产品在材料、工艺、设计、制作等方面实现提升,培育了鸽子花、萨日朗、尼木古宝等一批具有社会知名度的传统工艺产品品牌。在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评选认定中,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予以支持。将江苏“百工造物”文化创意设计合作研发等10余个工艺美术方面项目选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予以扶持。实施“中国展区”计划,组织企业参加里斯本手工艺博览会、米兰手工艺博览会、伦敦手工艺周等10余个海外重点国际展会,帮助包括工艺美术企业在内的近400家企业对接国际市场。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推进工艺美术创新和创意设计,支持纺织类服装创意设计园区(平台)试点工作,引导企业在现代消费品中融合传统工艺元素。比如,支持江苏鼎盛丝绸公司将宋锦、缂丝织造技艺融入现代织造技术,应用于箱包产品等。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将持续推动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支持相关企业培育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自主品牌,依托重要展会活动对品牌予以展示推广,提升品牌国内国际影响力。

  三、完善和落实工艺美术扶持政策

  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不断完善传统工艺有关扶持政策。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关于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工艺美术行业全面健康发展作出部署。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原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共同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对传统工艺振兴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传统工艺振兴的实施范围和具体举措。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强化科技在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行业中的应用。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等7部门印发《文化产品进出口统计目录(2022年版)》,将124类工艺美术品列入统计目录核心层。

  在工艺美术税收政策方面,财政部持续完善支持工艺美术产品出口税收政策,将传统工艺美术等的适用税率已由17%下调至13%,进项税抵扣范围不断扩大。同时,2022年进一步加大制造业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一次性全部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按月足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由于传统工艺美术企业属于制造业,自我国征收增值税以来,适用税率一直为增值税标准税率,适用低税率6%的主要是进项抵扣较少的服务业。您提出的参照文化创意服务等对传统工艺美术类别按照6%征收增值税,需进一步斟酌论证。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化推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推动项目分类施策,强化系统研究,支持各地针对当地特有的传统工艺项目制定行业性、区域性专项政策措施,为传统工艺发展振兴提供保障。

  四、加强工艺美术市场规范化管理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并推动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强市场监管”等任务。要求及时发现、公开曝光并严厉处罚质量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电子商务领域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打击虚假违法广告和不实报道。加大对商标、地理标志、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外观设计、发明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文化和旅游部在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强调要尊重和保护当地传承人群的知识产权,依托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加强对传承人群知识产权方面培训。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将加强传统工艺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支持培育地理标志品牌,持续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

  五、加强人才培养和保护

  目前,文化和旅游部共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8名,其中传统工艺类传承人896名,占比近30%。中央财政按照每人每年2万元的标准,对包括传统工艺在内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予以补助。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也安排了专门经费支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2015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有关部门以传统工艺为重点共同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现已累计开展研培1000余期,涉及传统工艺项目近500项,涵盖技艺传承、管理营销等各类课程,培训了包括传统工艺从业人员在内的非遗传承人群3.8万人次,提升了他们的传承发展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举办多期工艺美术行业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1500余人,加快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工艺美术专业人员队伍。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将持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非遗学科专业建设,鼓励传承人群参与院校学习和企业生产,提升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和传承发展能力。

  六、加大对产区扶持力度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推动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提升工艺美术等行业的科技创新应用水平,加快向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在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工作中,支持工艺美术类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命名云南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园区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并支持河北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山东青州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广西钦州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等3家以工艺美术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开展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依托文化和旅游部与金融机构合作机制,加大对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和创建园区重点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精准对接金融产品和服务。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推动工艺美术类园区高质量发展,并支持更多工艺美术类园区申请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鼓励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传统工艺企业,形成优势特色产业带或产业集群,激发传统工艺相关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传统工艺发展振兴

  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

2022年7月13日

  (联系部门及电话: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010-59882897)


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