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议提案答复
题:
文化和旅游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96号建议的答复
号:
357A10-07-2021-0007
号:
发布机构:
资源开发司
发布日期:
2021-08-30
类:
建议提案答复 ;  其他
词:
建议答复 生态旅游

文化和旅游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9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30日

字体:[]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业的建议》收悉,经商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现答复如下:
  乡村旅游有效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将优秀传统文化、乡土风貌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发展,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重要贡献,是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相关部署,不断优化乡村旅游顶层设计、完善基础设施、引导资金投入、实施品牌建设,积极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乡村旅游顶层设计
  2016年8月,原国家旅游局会同发展改革委编制印发了《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了到2025年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出台了《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等文件,努力解决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问题,强调要“突出乡村旅游文化特色”,“在保护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融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
  二、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联同发展改革委通过文化和旅游提升工程支持全国乡村旅游项目共计28.71亿元,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协调对接发展改革委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支持“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327个,安排资金32.02亿元。2019年,发展改革委针对农村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领域存在的“重建设轻管护”“有人用没人管”等问题,联合财政部印发《关于深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从明确各方管护责任、健全分类管护机制、建立配套管护制度、优化多元经费保障体制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乡村建设评价试点工作,评估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加强专业技术指导和服务。研究完善农房建设、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等技术标准,开展技术人员和基础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指导各地加强传统村落整体风貌的管控和修复,推进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保持传统民居外观风貌、典型构件的基础上,通过加建、改建和添加设施等方式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交通运输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着力构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考核保障四个体系,加快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积极推动乡镇对外公路实施三级及以上公路建设改造,有序实施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建设和过窄农村公路拓宽改造;推动公路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因地制宜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
  三、引导多元资金投入
  文化和旅游部会同中国农业银行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的通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乡村旅游建设发展,截至2021年6月末,农业银行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各类贷款累计投放270.11亿元。农业农村部指导各地整体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政府帮扶资金、接受捐赠资金等入股经营稳健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获得资产收益。贵州、重庆、安徽等省市积极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经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联农带农富农强农。
  四、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化、特色化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发展改革委,推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名录”,2019年至2020年,在全国遴选了2批共计100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乡村旅游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2021年拟将乡镇纳入遴选工作范围,引导各地发挥乡镇连城带村的衔接功能和要素优势,带动乡村旅游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联合财政部通过竞争性选拔确定了山西省晋城市、江西省抚州市等10个地级市州作为示范市州,每个市州给予1.5亿元补助。指导10个示范市州以传统村落为节点,充分挖掘和统筹整合实现乡村旅游连点串线成片,形成多样化、规模化的乡村旅游集聚区,助推乡村振兴。2020年,农业农村部向社会推介246个美丽休闲乡村,认定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23个。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共认定3274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五、下一步工作
  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联合相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仍存在的发展体系有待完善、工作机制有待创新、产品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不断协调相关部门完善政策措施,群策群力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文化和旅游部将研究制定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壮大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的明确要求,研究乡村旅游领域政策需求,从旅游规划、基础设施、人才培养、产品升级、社会参与等5个层面着手,聚焦解决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中央农办将会同农业农村部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组织编制《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将提出村庄道路畅通、供水保障、清洁能源、数字乡村、综合服务、人居环境等设施建设和管护的目标任务。
  二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按照互利共赢、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原则,指导各地完善农民、村集体与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方式和联结关系,加强履约监督,强化纠纷协调,让农民分享旅游发展红利。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积极推广“三变”经验,推动各地不断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三是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协调相关财政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完善贫困地区交通干线连接路、生态停车场、交通标识系统等乡村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旅游通达性。逐步普及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适应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需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是指导乡村旅游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充分发挥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美丽休闲乡村、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州等典型示范和带动引领作用,树立乡村旅游品牌意识,推出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乡村旅游品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乡村旅游品牌体系。继续通过召开工作现场会、举办推介活动、重点展会推广、线上平台传播等多种方式,加强乡村旅游发展典型经验、创新模式的总结提炼和宣传推广,指导各地按照融合农业、文化和旅游的发展要求,充分发挥乡村自然生态、农林景观和农耕文化优势,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开发适应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旅游项目和产品,满足城乡居民的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需求。
  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
  2021年8月30日
  (联系部门及电话: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010-59882587)

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