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议提案答复
题: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第4274号(文化宣传类303号)提案答复的函
号:
357A06-07-2021-0006
号:
发布机构:
公共服务司
发布日期:
2021-08-18
类:
建议提案答复 ;  函
词:
提案答复 公共服务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
第四次会议第4274号(文化宣传类303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8日

字体:[]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提案》收悉,由我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为目标,着力加强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推动农村地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稳步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一、进一步完善法律政策和制度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先后颁布施行,在农村地区文化设施建设、经费保障机制、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征询反馈机制、增加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为包括农村地区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今年上半年,我部联合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联合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印发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加强乡村文化治理”等主要任务和工作思路,为“十四五”时期补齐城乡基层短板,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持续加大乡村基层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力度
  近年来,为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我部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面向中西部地区、基层地区实施了多个转移支付项目:实施戏曲进乡村项目,为贫困地区所辖乡镇每两个月配送一场以地方戏为主的演出,每场演出补助5000元,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16.36亿元;实施贫困地区村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项目,为贫困地区已建成的村文化活动室按照每村2万元的标准购置音响、乐器等基本文化服务设备,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22.63亿元;实施流动舞台车项目,已为中西部地区850个基层国有院团每团配送了一辆流动舞台车,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4.62亿元;实施流动文化车项目,为贫困地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困难团场的916个县级文化馆每馆配送一辆流动文化车,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2.2亿元。随着全面脱贫任务目标的实现,为继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十四五”期间仍将继续实施戏曲进乡村、流动舞台车等转移支付项目,持续丰富乡村基层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三、充分发挥农村群众主体作用
  我部及有关部门在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时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提高农民文化活动参与度,鼓励各地农村群众自觉自发举办各项文化活动。深入发掘农村各类优秀民间文化资源,培育特色文化品牌,每3年评审命名一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1年春节期间,在全国举办“村晚”活动9522场,参与1.24亿人次,让就地过年的群众也能感受浓浓的年味。先后组织各地开展“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优秀作品展演、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发布、全国农民“小康美景手机拍”摄影作品征集、“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系列活动,在寓教于乐中强化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乡村振兴(原扶贫)部门坚持把从基层选树典型模范人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近5年来累计评选出9名全国脱贫攻坚模范,300多名个人和100多个单位(组织)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广泛调动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积极性。
  四、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在乡土文化人才培养方面,我部开展基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队伍线上培训工作,通过示范性培训、巡讲、远程培训等方式,专题举办“群众文艺创作与普及推广人才培育培训班”“乡村春晚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培训班”,开设广场舞创编、少儿歌曲创作等特色课程,着力提升基层文化馆(站)提供艺术普及指导服务的素质能力。2020年共开展线上培训9期,累计培训9161人次;线下专题培训4期,累计培训289人次。2021年将加强对县级文化馆、图书馆馆长、乡镇文化站站长及少数民族地区基层队伍的精准施训,计划举办10期线下培训班,6期远程培训班。自2013年起开始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2013—2020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4.7亿元,向中西部“三区”县及县以下文化单位选派文化工作者13.3万余名,为基层培养1.2万余名文化工作者。实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采取公开推荐、评审选拔的方式,每年遴选500名左右扎根乡村、乐于奉献、服务群众的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给予支持和资助。乡村振兴(原扶贫)部门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在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组织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宣传发动脱贫群众方面的重要纽带作用,通过农村“大喇叭”、村内宣传栏、微信群、开展农村远程教育、召开村组群众大会、举办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方式,带动和培育了一批有技能、懂文化、能够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创业致富带头人,有效助力脱贫地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五、大力发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结合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拓展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渠道,依托第三方服务平台、资源服务宝等向县级馆和乡镇站点配送数字文化资源。各地充分发挥文化惠民工程功能作用,加强富有农村特色的线上文化资源供给,整合开发乡村春晚、广场舞、小戏小品、农村非遗、农民画等资源内容,丰富适用于移动互联网传播的资源类型,让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免费获取海量公共文化资源。实施网络扶贫行动,全国98%以上的脱贫村已实现通光纤和4G覆盖,通过电信互联网的普遍服务,大大促进了优质文化艺术作品、教育医疗服务等各类资源向广大脱贫地区延伸,当地群众接受国内外新资讯、新观念的渠道得到有效畅通,文化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十四五”期间,还将大力实施“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和“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服务数字化水平。
  下一步,我部将与相关部门一道,认真吸收您提出的意见建议,着力守正创新、精准施策,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大乡村文化投入力度,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
  2021年8月18日
  (联系部门及电话: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010-59882618)

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