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议提案答复
题: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241号(文化宣传类271号)提案答复的函
号:
357A06-07-2020-33164
号:
文旅公共函〔2020〕301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0-09-21
类:
建议提案答复 ;  函
词: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241号(文化宣传类271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1日

文旅公共函〔2020〕301号

字体:[]

  您提出的《关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行农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我部高度重视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同时积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大力扶持群众文艺团队,激发农民群众文化参与的积极性,努力保障农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广泛深入开展。

  一是加大对农村文化人才的扶持力度。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2013—2020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4.7亿元,向中西部“三区”县及县以下文化单位选派文化工作者13.3万余名,为基层培养了1.2万余名文化工作者。2019年,启动实施了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两年来扶持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近千名,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动作用。实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项目,“十三五”期间共投入经费2950万元,培训基层文化队伍500万人次。大力倡导文化志愿服务,开展“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大地情深”——国家艺术院团走基层等文化志愿服务,将优秀文艺作品输送到边疆民族地区。以尚未脱贫的国家级贫困县为重点,实施“阳光工程”——中西部农村文化志愿服务行动计划,为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优质便利的文化服务。实施“圆梦工程”——农村未成年人文化志愿服务计划,对乡村学校少年宫和乡镇小学的留守儿童等重点对象进行帮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文化志愿服务队伍超过7000支,注册志愿者达200万人。鼓励群众自办文化蓬勃开展,2019年由文化馆(站)指导的群众业余文艺团体达44.18万个。

  二是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水平。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出台,并提出要重点增加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对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省(区、市)配套制定了具体实施标准,95%以上的市、县出台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并加大在农村地区的贯彻落实力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为乡镇(街道)文化站安排免费开放补助资金达58.54亿元。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安排补助资金28.11亿元,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数字资源总量达1274TB。组织实施贫困地区村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项目,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22.63亿元,为贫困地区839个县的村文化室按照每村2万元的标准购置音响、乐器等设备。

  三是为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搭建平台、提供指导。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城乡基层普遍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已经建成564277个。乡村文化礼堂等一批“小而美”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断涌现。推动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在有条件的乡镇设立分馆,发挥县级总馆的中枢作用,加强对分馆人才、资源方面的支持和指导,畅通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基层的渠道。截至目前,建成总分馆制的县级文化馆2443个,建成总分馆制的县级图书馆2320个。江苏张家港,浙江嘉兴、温州,广东佛山、东莞等一批地区已初步建成功能完善、运行有效的总分馆体系。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改革,努力实现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创新融合发展,形成了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基层服务网络,建立了32179个乡镇文化站基层服务点,与中央组织部联建70万个村(社区)基层服务点。

  四是广泛开展为老百姓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文艺活动。举办示范性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群星奖”评奖工作,“群星奖”是全国群众文化艺术政府奖,20多年来,为基层群众文艺工作者展示艺术才华、实现艺术理想搭建了重要平台。举办广场舞展演活动,2018年组织示范性活动6225场,6.5万支团队参加,参演群众达209.4万人。2019年,引导、组织全国各地共227个县、49607个村开展“全国乡村春晚百县万村网络联动”活动。春节、元宵节期间,各地组织开展民俗文化活动38万场,现场观众3.79亿人次,网络参与超4.65亿人次。乡村春晚已经成为丰富基层群众节日文化生活、传承年俗文化和培育乡村文明的新风尚。开展“戏曲进乡村”工作,自2017年起每年为贫困地区12984个乡镇配送约8万场戏曲为主的演出。举办老年合唱节、少儿合唱节、农民工文化会演等示范性活动,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内蒙古“乌兰牧骑”数十年如一日深入农牧民居住区举办文艺演出,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做出重要指示,指出“这种直接为老百姓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文艺活动永远不会过时,要继续大力提倡、支持、扶持和推广”。

  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当前还存在农村文化人才缺乏、农民参与公共文化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您提出的加快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育文化能人、建立农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拓宽参与渠道,提供有力保障的建议,对于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将认真研究、吸收借鉴。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切实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文化自主性。激发乡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

2020年9月21日

  (联系部门及电话: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 010-59882618)


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