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535号(文化宣传类307号)提案答复的函
- 索引号:
- 357A06-07-2020-33159
- 文号:
- 文旅公共函〔2020〕267号
- 发布机构:
- 发布日期:
- 2020-09-15
- 分类:
- 建议提案答复 ; 函
- 主题词:
您提出的《关于因地制宜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提案》收悉,由我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农业农村部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为目标,着力加强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推动农村地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稳步发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一是进一步完善法律政策和制度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先后颁布施行,在增加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为包括农村地区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近期,我部正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执法检查,分赴各地实地检查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制度和保障政策落实情况,督促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切实履行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主体责任,加大财政投入,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
二是丰富乡村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正确导向,繁荣群众文艺。在农村题材文艺创作方面,继续发挥国家级重大文艺工程项目作用,加大对农村题材优秀艺术作品创作的引导和扶持。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关于鼓励支持扶贫题材影视文艺作品创作的通知》,建立扶贫题材影视文艺作品创作专家库和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案例库。推动《最美的乡村》《十八洞村》等一批反映农村生活和脱贫攻坚题材的电视剧、电影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在深入推进文化下乡方面,继续推进戏曲进乡村工作,2020年计划安排补助资金约3.89亿元,共为12984个乡镇配送约8万场戏曲为主的演出。开展“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大地情深”——国家艺术院团走基层等活动。春节前后,组织我部10家直属文艺院团参与“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覆盖38个县,开展活动150余场。
三是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我部及有关部门在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时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各地农村群众举办各项文化活动。深入发掘农村各类优秀民间文化资源,培育特色文化品牌,每3年评审命名一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组织开展全国“乡村春晚”集中展演暨网络联动活动,为农民群众展示才艺、实现梦想提供舞台。农业农村部连续两年牵头举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指导举办全国农民摄影、书法、诗歌、楹联等各类征集展示活动,共征集作品3万多件。举办全国农民“小康美景手机拍”摄影作品征集活动,生动展示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农业农村农民取得的新成就、新变化和新风尚。
四是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在乡土文化人才培养方面,我部通过示范性培训、巡讲、远程培训等方式,加强对乡村公共文化队伍的业务培训。2019年共举办示范性培训班47场,培训2169人次;举办巡讲20期,覆盖16个省(区、市),共培训学员2661人;远程培训12期,共培训超过48万人次。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2020年,中央财政投入32456万元,计划为县及县以下文化单位选派17634名文化工作者,为基层培养1500名文化工作者。实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2020年共推荐500名能人。在广泛发动文化志愿者方面,我部会同中央文明办共同印发《2020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方案》,继续实施“春雨工程”“阳光工程”“圆梦工程”,使文化志愿者成为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生力量。“春雨工程”以全国尚未脱贫摘帽的52个贫困县为工作重点,为贫困群众提供更优质、更广泛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阳光工程”于2020年共招募480名文化和旅游志愿者组成服务团队深入基层,面向包括留守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内的群众开展志愿服务。“圆梦工程”于2020年共招募610名有文艺专长的文化工作者和非遗传承人作为志愿者,对项目实施地区乡村学校少年宫和乡镇小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文艺辅导和培训。
五是大力发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各地充分发挥文化惠民工程功能作用,加强富有农村特色的线上文化资源供给,丰富适用于移动互联网传播的资源类型,让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免费获取海量公共文化资源。特别是今年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开展线上公共文化服务。国家公共文化云将2019年400多场各地群众文化活动录播搬到云端,推出“云上群星奖”“云上广场舞”等系列品牌群众性活动,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居家生活的精神食粮。统筹利用自有数字化平台和抖音、快手等商业化平台,广泛开展艺术慕课、网络直播等艺术培训,让农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有所学、有所得。
六是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助力脱贫攻坚。鼓励和支持乡村地区深入挖掘乡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资源,发展民间手工艺等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2019年,我部组织实施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扶持计划,为地方文化和旅游部门实施的扶贫工坊建设、就业技能培训、特色产品展示推广和创意提升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结合组织实施“文化产业双创扶持计划”,引导支持文化企业、机构面向乡村地区、贫困地区,开展产业培育、吸纳就业和技能培训,推动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激发乡村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创新创业活力,留住青年人在乡村发展。
七是推动乡村文化与农业产业协同发展。2012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共认定了11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涉及全国20个省(区、市),涵盖20多个民族的聚集地。各地依托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通过文化创意带动、产业融合发展等方式,积极推进农耕体验、科普教育等农业文化旅游。根据季节特点和节假日时点分布,开展了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推介活动,促进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带动了周边乡村社会事业发展和民俗文化保护传承。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您提出的意见建议,着力守正创新、精准施策,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大乡村文化投入力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
2020年9月15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 010-5988173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