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议提案答复
题: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478号(文化宣传类296号)提案答复的函
号:
357A06-07-2020-33155
号:
文旅公共函〔2020〕278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0-09-15
类:
建议提案答复 ;  函
词: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478号(文化宣传类296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5日

文旅公共函〔2020〕278号

字体:[]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朗诵艺术普及、更好发挥其艺术与社会化功能的提案》收悉,由我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办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朗诵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既有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的基础教育功能,也是陶冶情操、文明言行的重要美育载体,不仅以群众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生活,也日渐成为中小学生教育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积极推广普及朗诵艺术,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朗诵艺术的魅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一是朗诵艺术活动丰富多样,积极打造活动品牌。自2005年,原文化部与中国作家协会发起中国诗歌节,每三年一届,从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大学生,从乡村秧歌队的农民到城市社区的居民,自发参与各类群众性诗歌朗诵文化活动,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朗诵艺术的热情。2020年11月,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将在四川省、重庆市举办。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联合中央广电总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开展“送经典下基层”活动,鼓励诵写讲名家将优质师资、文化典籍等送到基层。创新开拓经典诵读新媒体传播渠道,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心声·音频馆”的品牌服务“读给你听”,为视障人群打造海量文化资源无障碍视听。文化馆站通过举办朗诵比赛、艺术讲堂、朗诵分享会、线上讲演等促进朗诵艺术普及。

  二是搭建交流平台,链接优质资源。建设中华经典资源库,邀请名家以诵读、讲解等方式展现文化典籍,制作400集共1.2万分钟的高清视频。联合中央广电总台建设“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打造高标准、高品质的“有声语文教材”。指导编写《中华经典诗词分级诵读本(1-6级)》。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每年面向全国1万名中小学语文教师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网络专项培训,建设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文化馆站开展朗诵班、线上教学等帮助朗诵爱好者提升水平。推动交流传播,举办港澳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培训班、港澳与内地中学生语言文化交流夏令营、海外中文教师经典诵写讲研修活动等。莫斯科、吉隆坡等地的中国文化中心开展中国经典文学作品诵读等文化活动。

  三是推进朗诵作品创新创作,凝聚时代精神力量。结合党和国家重要时间节点,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等重大文艺演出活动中,创作演出《伟大的觉醒》《致敬人民》等优秀朗诵节目,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中国图书馆学会通过开展“有声有色”阅读推广秀征集、大学生中华经典美文诵读、我听我读——少儿读者主题朗诵作品征集等活动,鼓励扶持优秀朗诵作品创作。文艺工作者、爱好者创作大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紧扣重大社会题材的朗诵作品,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涌现出《致敬》等许多为抗疫助力加油的优秀作品。

  您提出“朗诵进校园”“朗诵进万家”“专业人士深入基层普及朗诵艺术”“多在港澳地区开展朗诵活动”等建议,进一步推进朗诵艺术普及,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指导意义。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大力推动普及、提高和繁荣朗诵艺术。

  一是推进朗诵艺术活动的常态化、持续化。鼓励各地开展内容丰富多样、形式不断创新的活动,推动朗诵艺术走进基层、走进生活。深入开展中国诗歌节、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名家进校园、朗诵比赛、艺术讲堂、朗诵分享会等活动。

  二是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学会、文化馆协会、朗诵协会等行业协会的组织作用和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文化活动场所的阵地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建设“朗读亭”等文化设施。

  三是丰富朗诵艺术作品供给和服务。充分利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实施公益性出版项目,支持朗诵艺术发展。建设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中华经典资源库以及高水平诵读类出版物等,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反映时代精神的朗诵作品。加强人才资源建设,继续实施教师经典诵读线上线下培训,加强对朗诵专业人才的选拔。支持专业人才深入基层开展公益性活动,普及朗诵艺术知识和技巧,提升爱好者的艺术水平。

  四是深入推动朗诵艺术交流发展。加强港澳台及海外语言文化交流传播,开展港澳展演交流、“一带一路”诵读行等活动。一如既往地发挥好“一带一路”互联机制和驻外机构的枢纽与连接作用,积极支持朗诵艺术等优秀文化项目“走出去”,不断探索一条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层社区和普通民众的文化传播之路。

  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

2020年9月15日

  (联系部门及电话: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 010-59881721)


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