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479号(文化宣传类297号)提案答复的函
- 索引号:
- 357A05-07-2020-33152
- 文号:
- 文旅艺函〔2020〕262号
- 发布机构:
- 发布日期:
- 2020-09-14
- 分类:
- 建议提案答复 ; 函
- 主题词:
您提出的《关于应尽快建设“中国艺术史博物馆”的提案》收悉。我部会同文物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美术作品的研究梳理、收藏保护、展览展示以及相关交流推广、公共教育等重要职责,是提供美术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对于传承美术文化、引导美术创作具有独特作用和重要意义。我部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美术馆开展美术史研究,围绕美术史举办长期陈列、固定陈列展览,促进美术馆由“展览馆”向“博物馆”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
您在提案中提出要通过艺术史博物馆“展现艺术史发展过程”“开展艺术史教育”,我们认为很有价值。艺术史研究是开展上述工作的前提,也是建设“艺术史博物馆”的基础。近年来,我部积极推动美术文化机构开展美术史研究。2017年,我部与中央宣传部组织相关艺术院校、学术机构、专业组织,共同编写出版《中国近现代美术经典丛书》,该丛书分为《翰墨流芳——近现代中国画精选》和《巨擘传世——近现代中国画大家》两部分,从作品和艺术家角度对近现代中国画艺术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和研究。此外,自2004年起,我部组织开展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对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实施的重要捐赠性收藏予以专项资金支持,奖励艺术家及其家属以及社会各界向国家捐赠的行为。该项工作开展15年来,国家累计投入资金近3亿元,入藏美术作品及相关文献资料近2万件,不仅丰富了国家美术收藏,为各美术馆举办展览奠定了作品基础,而且有力带动了相关美术文化机构加强对本土美术史梳理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美术作品收藏评价体系。
围绕美术史举办线上、线下长期陈列、固定陈列是美术馆提升美术研究能力、展现美术发展历史、开展美术史教育的工作抓手和实现途径。在我部举办的“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中,明确“鼓励各美术馆基于馆藏资源举办长期陈列展览”。活动开展9年来,推出了一批长期陈列展览,内容既包括近现代著名美术家个案研究,也有地域美术史研究以及美术流派研究。
近年来,各地美术馆也积极举办美术史展览以体现本馆的特色和定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如: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国美术馆藏近百年美术陈列”“宝藏经典 活化精神——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陈列”,中华艺术宫开设了名家艺术陈列专馆,湖北美术馆举办了“百年纵横——20世纪湖北美术文献固定陈列展”,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了“当代陕西国画名家作品陈列”,等等。
您在提案中提出,“建立网上的中国艺术史博物馆”,我们认为很有价值。近年来,线上展览以其超越时间、空间限制,可容纳信息量大,观众覆盖面广等优势,获得社会各界关注和好评。一些美术馆将其作为展览组织实施的重点方向,逐步加大投入,举办了一大批线上展览,其中包括一批美术史研究方面的展览,如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古意的生成——明清书画研究展”“大美之艺——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创造与美育影响”,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的“吮毫描来影欲飞——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像与神”,以及一大批近现代美术名家个案研究展览。
上述这些线下固定陈列、长期陈列和线上“永不落幕”的展览,共同以展览的形式书写着“艺术史”,在“展现美术史”“开展美术史教育”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
关于您提到的“专门建立艺术史博物馆”,该项工作涉及项目审批、机构设置、资金安排等事宜,须由发展改革、财政、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共同推进,其可行性和必要性也需由各部门进行进一步论证和评估。同时,新建文化场馆如需冠以“中国”“中华”“国家”等字样,须报国务院审批。目前,我部正积极推动国家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建设,将美术史固定、长期陈列作为重要考虑因素,贯穿场馆设计、空间划分等建设过程。上述两馆投入使用后,将从不同角度开设美术史相关的长期陈列展览。
总体来说,当前,受限于场馆、馆藏资源、经费等原因,一些美术馆举办的美术史陈列数量还不够多、内容还不够丰富。我们将与社会各界持续努力,共同推动,促进美术馆加强美术史研究,加强专业化建设,更多的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美术史陈列展览,共同实现您提出的“展现中华民族艺术史发展全过程”“开展艺术史教育”的愿景和目标。
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
2020年9月14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010-5988176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