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议提案答复
- 标题:
- 文化和旅游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806号建议的答复
- 索引号:
- 357A08-07-2020-33134
- 文号:
- 文旅非遗函〔2020〕175号
- 发布机构:
- 发布日期:
- 2020-08-26
- 分类:
- 建议提案答复 ; 函
- 主题词:
您们提出的关于解决广西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非遗传承发展工程,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进入巩固抢救保护成果、增强传承实践活力的新阶段。您们所提建议中的许多工作,我们正在积极开展。
一、关于适当增加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经费
评定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目的是保护重要知识和技艺的传承骨干,鼓励其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开展传习活动,带动传承人群提高传承实践水平。截至目前,我部认定了五批3068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公布了16432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形成了国家、省、市、县梯次合理的非遗传承人队伍。2006年起,我部通过中央财政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习活动进行补助,2016年传习补助从每人每年1万元提高到2万元,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均安排专门经费支持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其中,2020年通过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为广西壮族自治区43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按照每人2万元的标准发放传习补助经费86万元,用于支持开展收徒传艺、教学、交流等各项传习活动。
下一步,我部将积极关注、持续跟踪非遗传承方式的变化,加大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更好地帮助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鼓励他们在保护传承非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关于大力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
我部会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以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为目标,委托专业院校开展针对性教育培训活动,为非遗传承提供大学的学术和教学资源支持。截至2019年底,全国118所院校参与举办各类培训班758期,培训学员3.1万余人次,加上各地延伸培训,覆盖总人数超过10万人次。2016年至2019年,共支持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2所院校举办22期研培班,涉及织锦、陶瓷烧制、广西民族服饰制作技艺等项目,共培训学员866人。2020年,我部通过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支持广西壮族自治区160万元,用于开展传统工艺类、传统表演艺术类非遗研培工作。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深入实施研培计划,覆盖更多门类,惠及更多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较少民族在内的传承人群,推动非遗的当代实践,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
三、关于设立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专项基金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2006年,中央财政设立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补助、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补助、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补助等,并印发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2〕45号),规范和加强资金管理。2013年以来,中央财政投入非遗保护经费近60亿元,地方财政累计投入非遗保护经费超过40亿元。其中,2018年以来,我部通过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共支持广西壮族自治区7447万元,用于开展非遗保护工作。
下一步,我部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通过现有渠道,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做好非遗保护各项工作。符合条件的非遗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可按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程序申报,中央财政将按规定积极予以支持。
四、关于研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工艺品
为促进传统工艺类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得到新的广泛应用,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增加收入,带动就业。2017年,我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对我国传统工艺振兴进行了全面部署。与此相衔接,广西壮族自治区也出台了本地区的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和有关文件,有效推动振兴计划的落地实施。2018年,我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明确对14类383个传统工艺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其中,包括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织锦技艺、瑶族服饰制作技艺、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等5个传统工艺项目。2017年至2020年,我部通过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共计补助广西壮族自治区703万元,用于支持相关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开展理论和技术研究、人才培训、展示推广等工作。
同时,我部积极发挥传统工艺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连的独特优势,指导各地探索开展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工作。2018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印发《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以“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确定了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在内的10个“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以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为抓手,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加强设计指导、搭建展销平台等措施,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就业。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深入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落实振兴措施,推动形成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模式;继续以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并逐步建立稳定、长效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和运行机制,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发挥非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感谢您们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
2020年8月26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010-59882897)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