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议提案答复
题: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957号(文化宣传类047号)提案答复的函
号:
357A08-07-2020-33131
号:
文旅非遗函〔2020〕172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0-08-26
类:
建议提案答复 ;  函
词: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957号(文化宣传类047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6日

文旅非遗函〔2020〕172号

字体:[]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具有重要意义。我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扬时代价值,展现非遗时代风采,不断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您所提的建议对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部分建议内容,我部正在积极开展。 

  一、关于建立协调有效的非遗保护传承机制 

  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基本建立,社会广泛参与、人人保护传承的工作局面初步形成,一批珍贵、濒危和具有重要价值的非遗得到有效保护,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进入巩固保护成果、增强传承活力的新阶段。 

  为协调处理我国非遗保护中涉及的重大事项,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我部建立了非遗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中央统战部(宗教局)、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等13个部门组成,我部为牵头单位。自2005年以来,我部多次组织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在推动前4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评审,加强各部门对非遗保护的联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我部召开非遗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年度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报了近年来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进展,对下一步的非遗保护重点工作进行了研究,对加强部门联系,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非遗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发挥非遗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在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评审等重点工作中加强与各部门、有关专家的沟通与合作,统筹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各项工作,建立健全非遗保护传承机制。 

  二、关于强化非遗保护传承资金支持 

  为支持非遗传承保护,中央财政设立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补助、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补助、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补助等,并印发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2〕45号),规范和加强资金管理。2016年起,我部通过中央财政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补助从每年1万元提高到2万元,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均安排专门经费支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 

  2020年共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7.26亿元,用于支持818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支持249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记录工作,支持2484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支持开展138期非遗传承人群研培活动,支持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开展整体性宣传保护工作。 

  下一步,我部将进一步研究完善支持机制,加大政策引导,加强经费管理,持续推动非遗保护各项工作。 

  三、关于加强非遗保护传承队伍建设 

  目前,全国29个省(区、市)在省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单设了非遗处,31个省(区、市)均已设立省级非遗保护中心。截至2019年末,全国共有非遗保护机构2453个,工作人员1.7万人,工作队伍基本完备,工作基础逐步夯实。 

  我部注重加大基层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培训力度,2019年共举办12期基层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培训班,以理论课、现场课、分享研讨会等形式,对甘肃、宁夏、陕西等31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1300余名基层工作人员开展了总计44天的培训,并建成授课专家库。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加大工作队伍的培训力度,探索形成完善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人才培训体系,提高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四、关于加大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力度 

  评定代表性传承人,目的是保护重要知识和技艺的传承骨干,鼓励其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带动传承人群提高传承实践水平。2019年,我部出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激励、支持和规范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截至目前,共认定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8名。 

  为加强对非遗的记录和保存,我部深入实施“非遗记录工程”,支持对1363名65岁以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记录,记录和保存了一批代表性传承人所承载的独到技艺和文化记忆。 

  同时,我部与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利用高校的学术资源和教学资源,帮助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截至目前,共支持121所院校举办各类培训班760余期,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中免费培训10万人的目标。许多学员成为当地非遗传承、就业增收的带头人,形成了“培训一人、带动一片”的良好效应。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推进“非遗记录工程”,梳理已有记录成果,完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机制,并加强对记录成果的传播利用,及时向社会发布,更好促进非遗的赓续传承和广泛传播。进一步扩大研培计划实施范围,覆盖更多门类,惠及更多传承人群,推动非遗的当代实践,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 

  五、关于加快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由我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2018年5月,我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对14类383个传统工艺项目予以重点支持。支持高校、企业和机构到新疆哈密、青海果洛、湖南湘西等传统工艺项目集中地区设立了15个传统工艺工作站,推动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 

  我部充分发挥以传统工艺类为主的非遗在带动城乡就业、促进脱贫增收方面的独特优势,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的通知》,全面开展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目前各地共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000余个,参与非遗项目超过2200个,带动近50万人就业,助力20万贫困户脱贫,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全面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0年,我部会同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支持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打通从生产到销售的“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在非遗购物体验中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共享非遗保护成果的同时,推动非遗相关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社会消费,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据统计,6月13日“非遗购物节”当天,在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网络平台非遗产品下单数超过300万笔,销售非遗产品超过800万件,涉及近4500个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成交金额近4亿元。 

  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我部积极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组织举办面向非遗传承人及旅游从业人员的非遗与旅游融合专题培训班,帮助非遗传承人了解旅游行业及相关政策,帮助旅游行业从业者了解非遗知识和保护理念。2019年,支持中国旅游报社开展非遗旅游融合优秀实践案例征集发布活动。同时,启动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征集活动,2020年将遴选发布一批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推动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研究制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相关政策文件,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创新非遗保护利用方式和传播方式,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提高非遗的可见度、影响力和美誉度。 

  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        

                          2020年8月26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010-59882827) 


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