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议提案答复
题: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381号(文化宣传类171号)提案答复的函
号:
357A06-07-2020-33130
号:
文旅公共函〔2020〕169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0-08-26
类:
建议提案答复 ;  函
词: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381号(文化宣传类171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6日

文旅公共函〔2020〕169号

字体:[]

  您提出的《关于以高质量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夯实扶贫攻坚基础的提案》收悉。我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部及有关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关于深度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牢牢把握农村文化建设有利契机。一是加强规划引领。近期,我部正配合相关部委研究编制国家“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着手编制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同时,根据中央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研究起草推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关规划和意见将对农村文化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支持举措。二是大力培育壮大“一村一品”。自2011年起,农业农村部积极开展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共认定9批285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其中,2019年认定442个。这些示范村镇,在培育主导产业、创响特色品牌、扶持新型主体、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关于创新农村文化建设思路举措,着力提升服务效能。一是开展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深入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在解决基层群众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手段匮乏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9年底,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累计建设资源约1274TB,其中视频约95613小时,音频约94835小时,中文图书约472万种,中文期刊约1.541万种,报纸约630种。二是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会化供给平台。自2019年起,我部指导各地举办了一批区域性“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采购大会”,搭建政府、公共服务机构等采购方与文化和旅游企业、民间文化组织、高等院校、群众文艺团队等供给方的对接平台,促进社会力量全产业链参与公共服务供给。 

  三、关于着力提升群众性文化活动内涵,进一步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一是加强“三农”题材文艺创作。我部积极组织全国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评审工作,推出一批弘扬正能量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农业农村部举办了全国农民摄影、书法、诗歌、楹联等各类征集展示活动,共征集作品3万多件。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实施戏曲进乡村工程。2019年,中央财政投入3.89亿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所辖12984个乡镇共配送约8万场戏曲为主的演出。组织“群星奖”获奖作品全国巡演。指导开展2019年全国乡村春晚百县万村网络联动。农业农村部牵头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2019年,全国县乡村庆祝活动超过3000场。会同中宣部举办2019“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 

  四、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大力弘扬农村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一是积极开展乡村地区非遗传承人群的能力建设。2015年以来,我部联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截至2019年,全国110余所参与院校已累计举办各种研培班758期,培训学员约3.1万人次,覆盖非遗传承人群已累计超过10万人次。学员们通过学习提高,不断改进技术、改良设计、拓展市场,收入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各地乡村青年人群参与非遗传承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呈现出“培训一人、带动一片”的良好局面。国务院扶贫办支持“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设立非遗扶贫工坊,文化扶贫工作效果明显,贫困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二是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工作。2020年,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天津津南小站稻种植系统等27项农业系统为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截至目前,共认定了5批11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涉及全国28个省(区、市),涵盖20多个民族的聚集地。 

  五、关于树牢融合发展理念,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互促共进。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我部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等文件,明确提出“开发一批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强调要“突出乡村旅游文化特色”“在保护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融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二是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我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开展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设工作,示范引领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发展。制定印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设工作方案》,公布了32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包括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等一批以民俗文化、传统村落、红色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重点村。会同发展改革委,在全国遴选了122个典型案例,出版案例集汇编,为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三是提升创意设计水平。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试点开展“创意下乡”工作,引导和整合社会力量发挥文化创意优势,引导和整合设计企业、高等院校、行业协会、新媒体平台等社会力量发挥优势,对乡村手工艺、民居、餐饮等特色资源深入挖掘、提炼,以培训、研习互动等多种方式丰富创意产品体系,探索以文化创意提升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路径。 

  六、关于切实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充分激发农民群众文化自主性。一是大力培养乡村文化人才我部开展基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队伍线上培训工作,通过示范性培训、巡讲、远程培训等方式,加强对乡村公共文化队伍的业务培训。截至2019年,共举办示范性培训班47场,共培训2169人次;举办巡讲20期,覆盖16个省(区、市),共培训学员2661人;远程培训12期,共培训超过48万人次。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2020年,中央财政投入32456万元,计划为县及县以下文化单位选派17634名文化工作者,为基层培养1500名文化工作者。实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2020年共推荐500名能人,对其中300个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公益性的能人项目给予一次性资助。二是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我部会同中央文明办共同印发《2020年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方案》,继续实施“春雨工程”“阳光工程”“圆梦工程”,“春雨工程”以全国尚未脱贫摘帽的52个贫困县为工作重点,为贫困群众提供更优质、更广泛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阳光工程”全年共招募480名文化和旅游志愿者组成服务团队深入基层,面向包括留守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内的群众开展志愿服务。“圆梦工程”共招募610名有文艺专长、热心社会公益的文化工作者和非遗传承人作为志愿者,对项目实施地区乡村学校少年宫和乡镇小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文艺辅导和培训。三着眼于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治理模式,推动各地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机构的管理运营。如浙江创新农村文化礼堂社会化管理,让村民中的文化爱好者、热心人直接参与文化活动的管理运营。陕西安康市在基础条件良好的行政村(社区)开展“乡村文化理事会”试点工作。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为目标,着力加强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有效利用文化资源融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      

                                2020年8月26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010-59882618) 


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