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艺事业
题:
中国唐山评剧艺术节简介
号:
357A05-10-2010-32385
号:
发布机构:
艺术司
发布日期:
2010-03-26
类:
文艺事业 ;  其他
词:
评剧 艺术节

中国唐山评剧艺术节简介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6日

字体:[]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司、河北省文化厅和唐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于2006年9月15日至24日在河北省唐山市举行。来自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省市的17个评剧院团参加了此次艺术节。第四届中国评剧票友大赛、成兆才生平事迹百米画卷展和《评剧的民俗化和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同期举办。
  一、剧目题材丰富多彩,现实题材、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创作呈现良好态势
  本次评剧艺术节参演剧目题材丰富、雅俗共赏,展示了评剧艺术丰硕的成果和灿烂的前景。特别在现当代题材剧目创作上上,佳作层出不穷。这些优秀的作品歌颂精神之美,弘扬信念之光,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美好人性,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的题材,都体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关注,有着强烈的时代意义。
  (一)歌颂时代,贴近生活的当代现实题材
  中国评剧院演出的大型评剧《长霞》,以任长霞感人的事迹为主线,从多个侧面成功地塑造了任长霞爱憎分明的人物品格;迁安艺术团演出的《徐流口》展现了人与自然由斗争走向和谐的过程;秦皇岛小海燕评剧团的《大山的儿子》以塞北农村英武山的农民脱贫致富为背景,讴歌了主人公不顾自身重病,为乡亲们的利益日夜操劳、无私奉献的事迹;沈阳评剧院的《天堂花》通过勾勒不同人物的心路历程,深刻地揭示出一个和谐的社会是多么需要博爱与宽容,需要重义然诺,赤诚相待;齐齐哈尔市戏曲剧院演出的评剧《大江边》围绕一位普通的老教师关注当今畸形家庭孩子命运,努力消除社会环境给他们的心灵、精神和肉体上带来的痛苦的事迹,体现了其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缅怀先烈,延续信念的革命历史题材
  唐山市评剧团创作演出的《红星谣》浓墨重彩地演绎了一位红军烈属,唱响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生命之歌;哈尔滨评剧院演出的评剧《赵一曼》重温了英雄赵一曼光荣的一生,该剧在如何用评剧艺术刻画现代英雄,表现革命题材的道路上,进行了全新的探索;牡丹江评剧团演出的《英雄王二小》从儿童心理出发,运用戏剧手段表现儿童的成长行为,成功塑造了王二小这个人物;衡水市评剧团移植的新剧《刘胡兰》再现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十五岁的女英雄形象;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戏曲剧团演出的《骑兵团的故事》根据郭尔罗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段真实历史编编,矛盾突出,剧情脉络清晰,故事情节感人真实可信。
  (三)继承传统,古韵新编的传统历史题材
  长春评剧院演出的新编历史故事剧《鹰格泪》描绘了辽、金之交的艺术画卷,成功地塑造了鹰格与兀术的人物性格、艺术形象,展示了人性及命运的冲撞;河北省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的《天山丽人》成功地塑造了“天山丽人”伊帕尔罕的动人形象,是一出讴歌民族团结、民族精神的优秀剧目;河北丰润评剧团的《贾母》在原著《红楼梦》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开掘和丰富,生动地展现了贾府一家之主贾母的复杂性格,使观众以一种新鲜的方式重温《红楼梦》;天津市蓟县评剧团演出的评剧《巾帼长城》通过修建寡妇楼、点燃烽火等事件,塑造了奇香和众姐妹等人的形象,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有张有弛,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辽宁省盘锦市评剧团演出的古装评剧《桂英与王魁》赋予古老的题材崭新的风貌,成功塑造了桂英与王魁的艺术形象;滦南成兆才评剧团的《曹妃甸传奇》塑造了渔家儿女曹显儿的智慧、刚直、勇敢的形象,以贴近百姓观赏口味的舞台手段,演绎了传奇化的故事;黑龙江省评剧院创作演出的新编历史故事剧《明月照人来》借助一段公案故事,抨击了虽不腐不贪却昏聩无能、不进行调查研究以致造成冤案的恶劣行径,这在今天仍有振聋发聩的意义。
  二、立足观众,贴近观众,感动观众,赢得观众
  评剧是普通老百姓的艺术,它的成功体现于老百姓的共鸣和感动。这次艺术节的参演作品,普遍体现了评剧立足群众、贴近人民的民间风格,从最普遍、最平常的素材之中,提炼出老百姓可听、可看、可感的情节和表现。本届评剧艺术节观众场场爆满,情绪高昂,观众对感人的作品报以泪水和掌声,使评剧节掀起了一个又一个高潮。期间举办的评剧票友大赛是此次评剧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0年以来,唐山市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评剧票友大赛,扩大了评剧艺术在全国的影响,培养了一大批评剧艺术人才,同时也培养了众多评剧爱好者,促进了评剧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此次艺术节共有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的58位选手参与票友大赛的角逐。最终,来自吉林省的孙伟等十名票友荣获一等奖,并被授予全国评剧“十大名票”称号,天津的赵启霞等10名选手获得“十佳票友”称号。此次票友大赛充分展示了评剧的独特魅力,也对培养评剧戏迷、扩大评剧影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无疑将对评剧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在展现艺术成果的同时展示理论成果,促进交流和学习
  本届评剧艺术节在展现丰富多彩的艺术成果的同时,也对评剧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
  艺术节期间特别展出了“成兆才生平事迹百米画卷”。该作品长达一百多米,通过120多个艺术画面,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平局艺术创始人——成兆才的辉煌的艺术生涯以及评剧艺术从冀东乡村走向全国的光辉历程。艺术节期间,召开了“评剧的民俗化和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和“参演剧目讨论会”。与会专家和戏曲工作者对各剧团的参演剧目,从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的学术研讨。并以此为契机,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探讨了评剧艺术的原生态文化内涵在现代如何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第五届评剧艺术节,是评剧艺术的盛会,是群众欣赏评剧,享受评剧的节日,更是评剧艺术工作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共谋评剧艺术新发展的重要契机。它的成功举办,将为评剧艺术带来新的发展。


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