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艺事业
题:
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简介
号:
357C01-10-2010-32381
号:
发布机构:
文化部
发布日期:
2010-03-26
类:
文艺事业 ;  其他
词:
京剧节

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简介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6日

字体:[]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将于今年10月20日至11月7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本届京剧节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济南市人民政府承办。 
京剧艺术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杰出代表,堪称国之精粹、艺之瑰宝。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为了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1995年文化部主办了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此后,每三年一届的京剧节,已成为促进京剧艺术继承发展的有力举措,成为国家级重要艺术活动。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是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即将迎来建国60周年之际,举办的一次京剧艺术盛会,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展现近年来京剧艺术继承与创新的优秀成果,展示人才培养的最新成就,让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推动京剧事业的更大繁荣和发展。 
目前,京剧节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京剧节期间,新剧目展演和群众性京剧活动丰富多彩,相信会成为“京剧艺术的盛会,广大观众的节日”。京剧节的主要活动内容将有: 
一、京剧新剧目展演。历届京剧节的新剧目展演都是重头戏,是京剧节的主体活动。届时将有37台近年新创作的剧目亮相京剧节(展演剧目名单附后)。展演剧目中整理改编传统剧目5台,新编历史剧18台,现代戏14台。从10月22日至11月7日,19天内在山东济南、淄博的8个剧场将有74场演出。 
二、京剧艺术创新学术研讨会。京剧节期间,组委会将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参加京剧节的主要创作人员和艺术家,共同研讨京剧艺术的创新发展。研讨会将围绕京剧艺术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周年和即将迎来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如何推进京剧现代戏创作,使京剧艺术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促进京剧艺术创新发展等问题进行研讨。 
三、京剧走进群众系列活动。在京剧节期间将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京剧活动。精彩的剧场演出和群众性京剧活动互动,是历届京剧节的一个特殊亮点。本届京剧节,济南市充分发挥文化设施资源和群众文化活跃的优势,将举办“京剧名家讲座”、“京剧票友擂台赛”、“京剧脸谱服饰展”、“京剧书画摄影图书展”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同时还将举办“京剧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慰问参加抗震救灾官兵、医护人员、工程建设者”等慰问演出活动。 
本届京剧节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同往届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参演剧目和院团最多的一届京剧节。本届京剧节共有37台参演剧目,40多个参演单位,共有74场演出,剧目之多,规模之大,创下了京剧节举办以来的历史纪录,是一届以京剧界大团结展示京剧艺术大繁荣的艺术盛会。 
这届京剧节是文化部对全国京剧院团进行评估并确定11个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17个省级重点京剧院团后举办的一次京剧艺术盛会。评估以后,各地京剧院团在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始终以精品剧目树形象、以优秀人才举旗帜、以主流文化市场为目标,全面推进院团剧目和人才建设,以实际行动,促进京剧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本届京剧节中不仅国家级和省级院团悉数亮相,而且还有部分边远地区、艺术院校和军队京剧院团闪亮登场,与此同时,还首次有两家民营单位参加京剧节,充分体现了“京剧艺术的盛会”的办节宗旨。 
二、剧目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京剧节始终坚持“三并举”的剧目方针,展演剧目中多为第四届京剧节以后创作的新作品和经过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这些剧目无论是反映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还是讴歌英雄主义的革命历史题材;无论是体现民族精神的新编历史剧,还是精心整理和改编的传统剧目,都体现了京剧艺术工作者努力继承传统,勇于创新的不懈追求和探索精神。 
参演剧目中,新编历史剧仍然显示出了一定的创作水准,《成败萧何》、《北风紧》、《下鲁城》、《辛弃疾》等剧目,通过主人公在历史洪流中所面临的抉择,显示了历史大潮的涌动,将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感融为一体,把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观照交织在一起。艺术地展现世界航海先驱郑和,将“和谐万邦,共享太平”的国策远播四海的《郑和下西洋》,以晋商恪守诚信为本,摒弃不义之利,勇于开拓进取的《晋德裕》,则是站在时代的高度,去审视和展现历史人物对社会和人生的独立思考。《白洁圣妃》、《靺鞨春秋》则将历史画轴徐徐展开,呈现了一幅幅民族团结和睦的画卷。在历史剧创作中还有如《风雨杏黄旗》、《谢瑶环》、《孙安动本》等几部根据传统剧目整理改编的作品,改编本身蕴含着新的创造,改编后的作品在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其中不乏优秀之作。神话剧《宝莲灯》、《嫦娥》则努力寻求赋传统艺术以新的时代美感。编演现代戏也是京剧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创作传统,本届京剧节在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创作上,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将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根据同名歌剧改编的《江姐》、根据粤剧改编移植的《驼哥与金兰》、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铁道游击队》、原创作品《飘逸的红纱巾》等革命历史题材,不仅奏响了一曲曲英雄主义的赞歌,创作者还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张扬京剧艺术的审美意蕴。《生活秀》、《红沙河》、《扁担谣》等当代题材的剧目,直面现实生活,从不同角度生动地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丰富性,显示了京剧现代戏创作从题材、内容到表现形式,在实践与探索中逐步走向成熟的印记。 
三、将京剧节办成使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节日。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京剧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运用多种方式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和凝聚在中华文化的旗帜下,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工作。与此同时,还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文化建设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此,京剧节期间,组委会将组织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京剧下基层活动,使人民大众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京剧艺术。同时,组委会还将在展演期间采取低票价原则,最低票价为20元,更好地惠及普通民众。


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