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 “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实施情况
- 索引号:
- 357C01-11-2008-33468
- 文号:
- 发布机构:
- 文化部
- 发布日期:
- 2008-03-05
- 分类:
- 公共服务 ; 其他
- 主题词:
- 中华 再造 善本 工程
2002年起,财政部、文化部正式立项实施“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一期),旨在通过现代出版印刷技术,大规模、成系统地将珍贵古籍复制出版,以“继绝存真,传本扬学”,使珍贵古籍化身千百,为学界所应用,为大众所共享。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分为五编进行,自唐迄清为《唐宋编》、《金元编》、《明代编》、《清代编》、《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编》,每编下以经、史、子、集、丛编次。工程将分藏于各古籍收藏单位的珍贵古籍善本,有计划地利用现代印刷技术复制,适量出版。并根据所选用底本的文物、学术价值和版本特点,采取不同的“再造”方式。例如:选择具有珍贵文物价值的古籍善本,仿真复制后,分藏于国家图书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选择部分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古籍善本,依据需求适量出版;选择具有特殊意义的古籍善本,进行特别的印装设计,用以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馈赠品。
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文化部、财政部制定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实施方案》(文社图发[2002]21号),成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规划指导委员会,负责再造善本工程的指导、管理和组织工作。为了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文化部和财政部制定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文计发[2002]31号)。中华再造善本工程是一项学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工程实施中始终重视发挥专家的作用,专门成立了由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编纂出版委员会,任继愈、季羡林、启功、侯仁之、李学勤等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
2002年——2006年,中央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总投入1亿元。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承担再造善本的编辑出版工作,共出书唐宋编、金元编758种1394函8990册。2007年1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向全国省级以上公共图书馆颁赠中华再造善本的通知》,向32家省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发送《中华再造善本》一套。此外,教育部购买100套,分别配送给全国100所高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