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题:
文化和旅游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6987号建议的答复
号:
357A08-13-2018-33264
号:
文旅非遗函〔2018〕755号
发布机构: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发布日期:
2018-08-31
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函
词:

文化和旅游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698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31日

文旅非遗函〔2018〕755号

字体:[]

石丽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请国家有关部门对非遗传承人群支持的建议由文化和旅游部会同财政部办理,现答复如下: 

  关于您提出的几项具体建议,我们认为非常必要,有些工作我们已经开展,有些工作我们将在近期予以实施。 

  一、关于扶持区域性文创企业发展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不断完善文创企业政策措施,为文创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培育壮大骨干文创企业,文化和旅游部鼓励产业关联度高的文创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联合重组,积极引导非文化领域的龙头企业布局文化产业;二是支持小微文创企业发展,文化和旅游部扎实落实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部署,通过辅导培训、项目对接、树立典型、推广经验等形式,帮助和引导小微文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共享发展机会,培育了一批“小而美”“小而优”的文创企业;三是构建文化产业双创服务体系,2017年,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遴选并扶持了35家文化产业众创空间和双创服务平台,发掘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创新性和示范性强、富有地域行业特点的典型做法;四是出台有利于文创企业的税收政策,文创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可享受15%企业所得税和职工教育经费扣除限额提高到8%的优惠政策。文创中小微企业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的,暂免征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方面,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可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等。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将会同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继续落实好文化企业已有的相关优惠政策。同时,文化和旅游部也将继续加大对文化产业创业创新扶持的工作力度,逐步建立覆盖多种规模文创企业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服务体系,降低企业创新创业的风险。 

  二、关于加大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扶持力度 

  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积极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保护传承工作。目前,文化和旅游部已认定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下称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共计3068人。2008年起,我部通过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予以补助,2008年至2010年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2011年起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1万元,2016年补助标准提高为每人每年2万元。此外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安排专门经费支持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其中北京市、广东省每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习补助经费为每年2万元。这些经费都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提供了一定保障。与此同时,国家非遗保护专项资金每年会安排相当数量的经费,直接用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这些经费在下达到项目保护单位后,也主要用于传承工作,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非遗代表性项目是持有人或持有社区、持有群体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作为持有者,项目持有人或持有社区、持有群体,尤其是代表性传承人,应当珍视文化遗产,并依法积极做好保护传承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的有关规定,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遗调查;参与非遗公益性宣传。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会同财政部,依据《非遗法》的有关要求,继续加大对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传承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改善传承条件。同时,我们也将继续鼓励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持有人、持有社区和持有群体,利用各种条件积极开展传承工作,履行好法律赋予的传承义务。 

  三、关于开展非遗宣传和教育工作 

  近一段时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在非遗保护工作体系框架内,积极开展非遗传播工作,培养传播队伍,健全工作机制,开展了一系列重大传播活动。2017年以来,连续两年举办非遗传播高级研修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非遗传播专业化、规范化水平。20179月,文化和旅游部、中央网信办共同开展了“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遗大型网络传播活动,200多名媒体记者积极参与,在网上形成了上亿人次的传播量,引发了点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舆论热潮。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文化和旅游部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了《非遗公开课》,收视率在当晚长时间位居前列。20186月举办的全国非遗曲艺周,超过2亿人次通过直播平台观看。这些活动有效地吸引了社会各界对非遗的关注,尤其是提高了青少年一代对非遗的认知水平。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动员各方力量加入非遗传播事业,推动更加专业和规范地传播非遗,加强非遗传播品牌建设,着力提升青少年一代对非遗的认知和认同,逐步推动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四、关于深入实施传承人群培训计划 

  2015年,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教育部启动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截至20186月,110余所参与院校共计举办各类研修、研习、培训455期,涉及织染刺绣、服饰制作、陶瓷烧造、编织扎制、金属加工、漆器髹饰等项目,培训学员2万余人次。部分省(区、市)开展了省级研培工作,研培计划覆盖人数近5.8万人次。该计划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已成为非遗保护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参与院校和范围不断扩大。 

  您提到当前贵州传承人群培训工作中存在的“覆盖面有限”“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近几年来随着研培计划的深入实施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正在得到有效解决。一是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并公布了2018年度研培计划参与院校名单,参与院校数量扩展至112所。同时,我们自2017年起,开展了传统戏剧、民俗类研培试点,并于2018年积极开展传统表演艺术类培训班,不断扩大覆盖范围;二是每年举办经验交流会、项目负责人培训班等,加强研培计划参与院校的师资建设,加深参与人员的理论认识,分享优秀经验;三是积极鼓励各院校开展项目研究、学员回访等拓展工作,加强对项目存续情况和学员需求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培训课程的针对性,提升学员的获得感;四是要求各院校认真坚持“定项目、整建制、成氛围”的招生方式,推动形成集体效应和持续性的培训效果。目前,部分院校已经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形成了特色项目,培训的针对性不断增强,并建立了与特定地域或人群的长期联系。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联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继续深入实施研培计划,着重提高研培质量和成效,指导各参与院校准确把握传承人群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紧扣“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基本目标,让传承人群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在具体措施上,一是紧扣教师傅所不教、教师傅所不能教的教学安排要领,着力帮助传承人群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知不足然后补不足;二是继续坚持回访制度,深入学员来源地,深入研究遗产特性,了解学员变化,更清晰地把握遗产存续状况和发展空间,了解传承人群的优势与不足;三是继续发挥高校的多学科优势,加强原理、功能和专门技术研究;四是做好学员的深度培训,鼓励学校办一些“回炉班”,让以前参加过学习的传承人再次深造,得到新的提高。 

  感谢您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及电话: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010-59882535 

 

  文化和旅游部 

  2018831 


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