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题: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320号(文化宣传类017号)提案答复的函
号:
357A08-13-2018-33247
号:
文旅非遗函〔2018〕687号
发布机构: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发布日期:
2018-08-23
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函
词: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320号(文化宣传类017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3日

文旅非遗函〔2018〕687号

字体:[]

李三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开展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开展全国非遗普查及综合运用普查成果的建议 

  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称“非遗”)普查工作。2005年至2009年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首次全国性非遗资源普查,据不完全统计,参与这次普查的工作人员有50万人次,走访民间艺人115万人次,收集珍贵实物和资料29万件,普查的文字记录量20亿字,录音记录23万小时,拍摄图片477万张,汇编普查资料14万册,普查登记非遗资源总量近87万项,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各地区、各民族非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等情况。在此前工作的基础上,国务院批准公布了4137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各地公布了15550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3787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四级名录体系。 

  此外,针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的资源收集整理也取得了丰富成果。20世纪7080年代,文化和旅游部开展了对民族民间文艺现象的调查,已收集资料约50亿字,出版了《十大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298395册,约5.8亿字,覆盖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文艺现象,被誉为“中国民间文艺的万里长城”。“九五”时期,中国科学院组织了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编辑出版了《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包括了陶瓷、丝绸织染、酿造、金属工艺、传统机械调查研究、漆艺、雕塑、造纸与印刷、金银细金工艺和景泰蓝、中药炮制、文物修复和辨伪、历代工艺名家和民间手工艺等卷本,分门别类分析和阐述了我国传统工艺的历史演变、品种类别及其艺术特性。上述成果,都是非遗资源调查、记录、建档工作的重要补充。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论证在全国范围内再次开展大规模非遗普查工作的必要性。在此之前,我们将根据工作需要,支持开展针对某一特定区域或特定门类的非遗生存状况、传承问题等进行调查,为制定相关保护政策提供依据。同时,我们将综合运用普查成果,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抢救、保护、研究和利用。 

  二、关于建立非遗资源数据库及全面提升我国非遗资源保护管理水平的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十三条规定,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从2013年起,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对年满65周岁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全面记录,记录和整理他们掌握的知识和独到技艺,以利其他传承人学习借鉴和研究。到目前,已组织实施了对942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记录工作。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在总结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拟定了非遗记录工程方案。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在总结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实施非遗记录工程。记录工程将充分利用已有成果,充分依靠社会各方力量,充分建立学术支撑,科学确定记录标准,对各保护单位记录情况、各专业单位记录情况和社会记录情况全面摸底调查,归纳汇总,形成记录成果目录,并逐步充实补阙,推动形成我国非遗资源的完整记录,有效提升我国非遗资源管理和利用水平。 

  感谢您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联系单位及电话: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010-59881282 

    

  文化和旅游部 

  2018823 


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