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7027号建议的答复
- 索引号:
- 357A08-13-2018-33246
- 文号:
- 文旅非遗函〔2018〕688号
- 发布机构:
-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 发布日期:
- 2018-08-23
- 分类: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函
- 主题词:
您提出的关于创新发展乡村非遗,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议由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教育部办理,现答复如下: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丰富,许多非遗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您提出的创新发展乡村非遗,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议,对于促进非遗保护,探索非遗在当代条件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对您提出的各项举措表示赞同。
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乡村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大力开展有关工作,您的建议有些已经落实或正在落实中,有些我们将在近期予以实施。
一、以传统工艺为重点,促进乡村非遗协同创新
为帮助乡村传统工艺提高产品整体品质,促进相关行业合作交流,文化和旅游部在提高传承人群能力、搭建合作平台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是加强非遗传承人群能力建设。2015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教育部启动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下称研培计划),旨在为非遗传承提供大学的学术和教学资源支持,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截至2018年6月,参与高校共计举办各类研修、研习、培训455期,培训学员20063人次。加上许多省份的省级研培工作,研培计划总的覆盖人数近5.8万人次,其中大部分的学员来自乡村。研培计划在提高学员传承能力的同时,也推动了高校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有效促进乡村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二是支持各地探索建设传统工艺工作站。为帮助乡村地区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自2016年3月起,文化和旅游部支持拥有较强设计能力的企业、高校、机构,先后在新疆哈密、湖南湘西、贵州雷山、青海果洛、安徽黄山、广东潮州、浙江东阳、湖北荆州、山西忻州、云南大理、重庆荣昌设立了11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工作站在尊重当地文化、尊重民族传统、尊重手工艺人的基础上,积极联系高校、企业、行业协会、文化机构到工作站所在地,为当地传承人举办研修培训、开展设计创新和展览销售等工作,帮助当地传统工艺企业和从业者弘扬传统工艺,发展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和品牌,有效实现了乡村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是鼓励各地开展对话活动。为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乡村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促进同行间和行业间相互砥砺启发、交融合作,2017年,原文化部支持了全国19个省(区、市)28场对话活动。文化、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专家和从业者共同探讨乡村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形成了一个聚焦传统工艺发展的,跨领域、跨部门的交流合作平台。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在现有基础上推动形成覆盖非遗各门类的研培工作体系,促进高校与传承人协同发展;支持各地举办传承人对话和巡讲活动;继续支持已经设立的传统工艺工作站开展工作。
二、鼓励高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人才培养是乡村协同创新和乡村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关键动力。近年来,教育部不断优化相关本科专业设置,将艺术学从文学学科门类中独立成为单独的学科门类。同时,教育部支持高校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依法自主设置非遗有关文化艺术专业,助推乡村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积极探索建立高校与文化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的新机制。
在丰富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方面,教育部加强相关教材和课程建设,遴选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国戏曲美学》等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将《艺术学概论》《中国音乐史》等一批教材纳入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规划。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了“戏曲评弹鉴赏”“戏曲表演”等一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并把“昆曲艺术”等纳入精品视频公开课重点建设课程,目前已建设完成并向社会免费开放。2017年12月,教育部认定了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为促进文化企业和高校通融创新,教育部积极推动院校艺术设计创新成果转化落地。2017年12月,指导举办全国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作品“广交会”同步交易展暨2017年校企创新成果对接会,帮助高职院校完善创新产业服务链。
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加大非遗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加强有关专业人才培养,促进乡村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三、支持乡村文化企业发展
乡村地区的传统工艺类企业是文化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乡村繁荣兴盛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公共服务,为文化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引导文化领域的龙头企业布局文化产业。
针对大部分乡村传统工艺企业体量较小的特点,文化和旅游部通过辅导培训、项目对接、树立典型、推广经验等方式,帮助和引导小微文化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共享发展机会。支持乡村传统工艺企业在保持原创风格,开展特色经营,快速响应需求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
乡村传统工艺企业是促进乡村就业的重要方向,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领域。2017年,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遴选并扶持了35家文化产业众创空间和双创服务平台,发掘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创新性和示范性强、富有地域行业特点的典型做法。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加大对乡村传统工艺企业的支持力度,在文化领域积极开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工作,帮助乡村非遗协同创新,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感谢您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及电话: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010-59882535
文化和旅游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