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议提案答复
题: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360号(文化宣传类124号)提案答复的函
号:
357A10-07-2020-33187
号:
文旅资源函〔2020〕406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0-10-12
类:
建议提案答复 ;  函
词: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360号(文化宣传类124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2日

文旅资源函〔2020〕406号

字体:[]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民委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十三五”以来,我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会同教育部、财政部、国家民委等相关部门全力推进民族地区旅游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政策支持,强化规划引领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构建旅游精准扶贫政策措施体系。我部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将“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将“加强规划引领,优化区域布局”列为首要任务,提出“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开发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切实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我部组织编制了《四省藏区旅游业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5)》《冈底斯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总体规划》《南疆四地州旅游扶贫专项规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旅游扶贫规划》等组织三区三州旅游规划公益扶贫行动,编制完成240个村级旅游扶贫规划。引导各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因地制宜,注重多规合一,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和刚性约束。 

  三是促进民族地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我部把握旅游业无边界产业特征,深入实施“旅游+”和“+旅游”战略,增强旅游业发展新动能,发挥旅游业“一业兴百业”的综合辐射带动作用。依托民族地区厚重悠久的文化资源,结合热贡文化、羌族文化、黔东南民族文化、格萨尔文化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鼓励乡村与专业艺术院团合作,打造特色鲜明、体现地方人文历史的文化和旅游精品。国家民委积极引导和支持民族地区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大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民族地区旅游业品质。 

  二、加强项目建设和资金投入,创新乡村旅游投入机制 

  一是积极协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2020年,财政部安排民族8省区(内蒙古、西藏、云南、广西、贵州、新疆、青海、宁夏)旅游发展基金补助地方项目资金3亿元,用于支持民族地区旅游“厕所革命”和全域旅游示范区项目创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等已纳入创建范围。2019年,开展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以奖代补”,凉山彝族自治州获得500万元资金奖励。 

  二是支持项目建设,提升民族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我部会同发展改革委通过“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增补了700个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超过50亿元,其中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谷克德景区等9个景区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等2个县共获得10657万资金支持。2020年,协调发展改革委加快中央预算内资金下达,纾解疫情给旅游企业和贫困地区带来的困难,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龙肘山景区等9个景区共获得8183万资金支持。 

  三、多途径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 

  一是多部门联动,加强培训工作。部连续6年举办23期“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村干部培训班”,培训重点村村干部近6000人次,让旅游扶贫真正落到实处、惠及村民。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在浙江湖州等地设立全国旅游扶贫培训基地,组织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带头人培训2000人次,其中2019年“三区三州”地区参加培训66人次,凉山彝族自治州参加培训10人次 

  教育部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广泛开展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等群体的职业培训,每年培训上亿人次,其中政府补贴性培训每年2000余万人。国家民委连续4年举办“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班”,带动了一批民族地区优秀手工艺者成为促进地方精准扶贫、文旅融合发展的带头人。 

  二是积极推动优化专业布局与校企产学合作。教育部支持民族地区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与服务相关本科、高职(专科)和中职专业,完善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目前,全国共有64所民族地区高校和民族类院校设立了旅游管理相关本科专业,有旅游管理等高职专业点约2700个,有旅游外语等中职专业点1900余个。2019年,教育部支持民族地区高校、民族类院校开展的“民族高校旅游大数据实验室建设及案例设计”“旅游创意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等项目列入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实践基地建设,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四、加大宣传营销和市场推广,塑造民族地区旅游精品品牌 

  一是打造乡村旅游品牌。2019年,我部联合发展改革委启动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设工作,公布了第一批32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今年9月,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也已发布。其中“三区三州”集中连片深度贫困民族地区有54个乡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尓莫乡阿土列尔村、德昌县德州镇角半村分别入选第一批、第二批名单。重点村已经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受到业界和社会广泛关注,示范引领作用初步显现。 

  二是多措并举开展民族地区旅游宣传推介。部先后在各大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展会上为民族贫困地区提供优惠展位、设立贫困地区旅游推广专区。整合优势资源和力量,培育塑造“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品牌,先后在甘肃临夏、西藏拉萨举办推介活动,指导相关省份成立了“三区三州”大环线推广联盟,联合铁路部门开设“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专列,通过线下展会活动和线上平台企业持续推进专题推广活动,引导游客前往深度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旅游。 

  五、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各有关部门,集中力量、统筹资源、细化措施,按照强基础、补短板、促转型、激活力、强动能的原则,努力把我国民族地区建设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推动产业发展,增加有效供给。我部将会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谋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提升工程项目,计划通过中央预算内资金重点支持民族地区景区扩容提质,打造一批拳头产品,优化旅游产业布局,为促进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继续发挥乡村旅游在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中的市场优势、造血功能和带动作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以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契机,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大力推广“民俗文化依托型”等行之有效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二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补齐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短板。我部将会同财政部等部门继续通过现有资金渠道,协调相关财政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完善民族地区交通干线连接路、生态停车场、交通标识系统等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提升旅游通达性。逐步普及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适应旅游可持续发展需求,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三是拓展培训范围,强化人才保障。我部将会同教育部、国家民委等部门,继续支持指导民族地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有关高校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产业发展需求,优化旅游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布局,加强专业建设,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高质量旅游专业技能人才;加大对民族地区院校开展旅游服务与管理方面产学合作的支持力度;鼓励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发挥师资专业优势,多形式、多模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四是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品牌形象。我部将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构建线上线下旅游宣传推广矩阵。充分利用好中央广电总台等中央媒体资源优势,加大民族地区旅游宣传。广泛利用短视频、微信、微博、客户端以及社交媒体等平台,提升宣传营销的传播力和渗透力。 

  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         

  20201012       

 

  联系部门及电话: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010-59882586 


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