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议提案答复
题: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361号(文化宣传类125号)提案答复的函
号:
357A10-07-2020-33174
号:
文旅资源函〔2020〕330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0-09-24
类:
建议提案答复 ;  函
词: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361号(文化宣传类125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4日

文旅资源函〔2020〕330号

字体:[]

  您提出的《关于挖掘整理乡村传统文化资源的提案》收悉,经商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关于您提到的整理乡村传统文化资源问题 

  开展文化资源普查、摸清文化资源家底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文化和旅游部成立文化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文化资源普查主要任务与责任分工,大力推动各项任务贯彻落实。涉及乡村传统文化资源各类普查取得积极进展,相关部门通过各种形式建立了文化资源数据库,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布普查成果。 

  (一)农业文化遗产方面。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是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农村部按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围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组织全国性摸底调查了解农业文化遗产的底数、类型、分布等情况,指导各遗产地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2012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共认定了11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涉及全国28个省(区、市),涵盖20多个民族的聚集地。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国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在农村地区有广泛流布。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工作,2005年至2009年期间,开展了首次全国性非遗资源普查,登记非遗资源总量近87万项,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各地区、各民族非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等情况。同时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已汇集民间文学、民俗类68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记录成果信息12108条,通过中央财政累计投入5.45亿元,支持对1363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记录,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以口述片、项目实践片、传承教学片等形式,记录和保存了一批代表性传承人所承载的独到技艺、文化记忆。 

  (三)民间艺术方面。文化和旅游部自2015年至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普查出348个戏曲剧种,为全面展现地方戏曲剧种的历史与现状,推广普及戏曲艺术,目前正组织编写《中国戏曲剧种全集》,共计350册。组织建设民族音乐数据库,目前已收集音频资料10万余段、视频资料3000余条、乐谱2万余册、书籍7000余本、论文3万余篇,内容涉及民族音乐领域代表性乐曲、乐谱、乐团、乐人、乐事和民族音乐理论研究的学术成果,初步具备了开放条件,对于公众了解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普及传统音乐知识有着积极作用。开展“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自2013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在山东、海南组织举办了两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涉及民间乐种60多个。不仅推动了民间乐种的普及和推广,也为摸清民间乐种的家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于您提到的传统文化资源经费和人才队伍保障问题 

  (一)在资金支持方面。近年来,中央财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支持完善包括乡村文化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资金投入上大力向贫困地区等倾斜,取得了明显成效。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17.25亿元,支持为贫困地区乡镇配送地方戏为主的文艺演出,为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购置音响、乐器等文化设备和广播器材,支持新建和更新改造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同时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整理保存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数字资源,通过互联网渠道传播弘扬。 

  (二)在人才建设方面。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实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2019 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入选479人,在交流平台、宣传推介、培训锻炼、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支持,切实加强乡村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实施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当代戏曲音乐名家收徒传艺工程,以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特有的“师带徒”传授方式,每年扶持100位优秀戏曲表演艺术家,以“一带二”的形式,每人向2名学生传授2出能代表本剧种表演艺术特色的经典折子戏。目前已扶持戏曲表演艺术家500人次以上,培养青年演员1000人次以上。另外中央财政支持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培养、选派约1.9万名文化工作者和文艺人才。 

  、关于提到的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一)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文化和旅游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以更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积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64277个,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活动场所。鼓励农村地区自办文化,自2016年以来,每年以“百县万村”大联动的形式,在全国各地开展乡村春晚,打造专属于农民群众的文艺舞台和乡土气息浓郁的年俗文化大餐。积极开创“互联网+”群众文化活动新局面,创新开通“云上广场舞”“云上合唱节”“云上乡村春晚”专题,实现线上线下同欢乐,有力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度、覆盖面和影响力。开展戏曲进乡村工作,“十三五”期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为12984个乡镇共配送约8万场戏曲为主的演出,总补助资金累计约16.35亿元,让农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高品质的戏曲演出。 

  (二)推进“非遗+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创造更多的文化富民渠道。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连续出台文件,大力推进文化扶贫,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并确定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等10个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对村民进行培训、组织订单、负责销售,村民培训结束后,可就近或居家进行产品制作,一些传统工艺得到了传承,老百姓获得了收益。“非遗+扶贫”模式成为脱贫很好的助力,促进非遗资源丰厚的贫困地区人口增产增收。深入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2019年公布第一批32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动一些特色的村落,挖掘乡土文化特质,激活乡土文化、旅游、物产等资源,以“文化+旅游+扶贫”的思路,走出一条以文化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子。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和发掘传统艺术传承人才,促进更多的年轻人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主体中央财政继续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做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二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创新打造互联网群众文化活动大集成、大展台,常态化开展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推进戏曲进乡村工作,擦亮“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三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加强对记录成果的传播利用,及时向社会发布,更好促进非遗的赓续传承和广泛传播。四持续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抓手,推进优秀农耕文化挖掘保护和传承发展,打造具有农耕特色的文化组织和文化阵地,大力开展农耕文化社会教育,展示传播优秀农耕文化转化创新成果。 

  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      

  2020年924日    

 

  联系部门及电话: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010-59882578) 


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